网站首页| 食品新闻| 美食推荐| 热点新闻| 深度观点| 食品辟谣| 农业消息| 金融财经| 健康养身| 企业品牌| 地方食品| 保健食品| 综合新闻 | 国际新闻
> 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来 传统白酒业向着现代化智能化迈进

2018-12-07 14:33:29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作为中国传统产业的代表之一,中国白酒业从改革初期的蓬勃发展,到“黄金十年”的昂扬向上和5年调整后的重新出发,不但从规模到效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逐渐形成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共识。

1978年,改革开放拉开序幕,当年全国白酒总产量仅为143.74万千升,而到了2017年,全国白酒总量达到1198.06万千升,是1978年的809%。1985年,全国只有白酒企业990家,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2.63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0.67亿元;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1593家,累计完成销售收入5654.4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028.48亿元。

改革开放春风推动白酒业焕新颜

正如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马勇所言:“改革开放的时间节点,也是中国白酒行业走上持续快速发展之路的起点。”

建国初始,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方针是大力发展农业与轻、重工业,白酒产业发展缓慢,到1978 年,中国白酒总产量只有143.74万千升。

由于白酒业本身基础薄弱,多年来在产能、技术上都存在严重不足,改革开放初期白酒市场是典型的卖方市场,凭票买酒、“走后门”买酒,成为中国老百姓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最为深刻的记忆之一。

在市场逐步开放、消费需求旺盛的带动下,白酒业出现了第一波产能扩张的浪潮,同时也获得了国家在资金与技术层面的支持。1984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专门拨出两亿元人民币,支持全国十大名酒厂的扩建发展。

在这一决策支持下,茅台、五粮液等名酒企业纷纷扩张。当年,茅台酒扩建年产800千升指挥部组建完毕,1985年至1987年,茅台完成800千升/ 年扩建工程;1986年,随着第二次扩建完成,五粮液酒厂产量达到1万千升。

经过10年的发展,到1988年,我国白酒行业总产量已达到468.54万千升,10年时间增长了3倍多。

从外部来看,1988年,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变化,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明显提升。

1988年7月16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做好放开名烟名酒价格提高部分烟酒价格工作的通知》文件,名酒价格随之放开,这对名酒以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名酒企业为首的白酒企业在这一阶段快速发展,带动了农业、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安排40余万劳动力就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粮液的崛起和腾飞就是白酒企业那一阶段发展的真实写照。1985年1月2日,时年38岁的王国春出任五粮液厂长,他以高瞻远瞩的眼光带领五粮液大力实施战略创新、科研创新、管理创新,取得多项科研成果,使五粮液从一个作坊式小厂发展成为特大型企业集团,那几年从全国各地到五粮液参观学习的酒厂数不胜数。

1988年,五粮液的价格才6元/瓶,与其价值完全不匹配。王国春凭着敏锐的洞察力,几次果断提价,到1994年,五粮液的价格赶超茅台,与茅台并肩成为国民心目中的一类名酒。

马勇认为,中国白酒在改革开放中的发展有几大特征:一是白酒骨干企业坚持科技进步,支撑了产品研发和风格创新;二是加强科技人才和专家队伍建设,深化酿酒工艺技术研究;三是以工业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手段,改造和提升传统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四是以发挥产区优势打造产业集群不断提质增量,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五是健全网络渠道、创新营销理念、塑造品牌文化,努力开拓市场。

白酒工业随着自身的快速健康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黄金十年”白酒业攀上新高峰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成长和消费需求的旺盛,从2002年开始,白酒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十年”,成为食品工业中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

据中国酒业协会提供的数据,2002年到2012年,我国白酒业销售收入从495.88亿元上升到近4000亿元;白酒产量从378.47万千升上升到1153.16万千升;白酒业利税总额从126.78亿元上升到1366.18亿元。可以说,白酒业在“黄金十年”间创造了巨大而非凡的成就,为未来白酒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前期建立健全白酒生产准入制和后期的白酒特色区域建设工作,白酒产业实现了初步集中,产区化趋势明显增强,企业数量由10年前的3万家减少到现在的1.8万家(其中获证企业8848家)。通过中国(宜宾)白酒之都、“白酒金三角”等特色区域的建设,实现了白酒产业空间集聚。

白酒产品结构调整初见成效,高、中、低端产品结构更加丰富。随着经济的进步和消费升级,“少喝酒、喝好酒”的消费理念逐渐得到消费者的认同,高端白酒悄然崛起。

白酒产业链初步形成,随着白酒产业的快速发展,围绕白酒主营业务形成的包装、设计、咨询、传播、农业深加工等产业已经具备一定程度的竞争力。

外部资本加大投入,自2006年以来,国外资本、业外资本纷纷投向白酒业,投入不断加大,推动了白酒产业结构的调整,集团化发展迅速,同时促进了白酒产业的科技进步、营销现代化、管理现代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白酒产业升级加快,产业优化、品牌集中、集群强势的趋势明显。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特色经济产区等政策对推动产业优化、资源强强联合、资本合理运营以及进一步促进行业资源优化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行业在结构、产能、效益、技术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白酒产业的科技进步也非常明显,“中国白酒169计划”的成功启动和逐步完成,使白酒科研真正深入到微生物核心领域,成功创新了白酒业的产、学、研结合模式。

龙头企业引领行业发展

改革开放40年,白酒业产能规模进入千万千升时代,销售规模和营业利润分别向万亿元、千亿元看齐,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

业内普遍认为,白酒业的巨变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引领。这些年,白酒业诞生了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等一批国内中流砥柱企业和季克良、王国春等一批酒业功勋人物。

在2018 世界最具价值品牌500 强排行榜中,中国位居品牌数量榜第二,占比达15%。白酒业有四个品牌入选,分别是茅台、五粮液、洋河和泸州老窖。其中茅台排名第56位,五粮液位居第100位,洋河、泸州老窖分别位列第215位、476位。

洋河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耀认为,改革开放40年为中国酒业的发展贡献了四份大礼:一是解放思想,持续创新;二是体制机制改革,持续优化;三是消费升级,持续利好;四是国际化飘香全球。

正是通过解放思想和积极创新,洋河成功打造出绵柔型白酒并在市场上大获成功,一举跃至白酒业前三的位置。洋河也是体制、机制改革的实践者和受益者。2006年,洋河实现股权分置改革时,市值仅有4亿规模,而到2009年洋河上市时,洋河的市值已经达到270亿元,发展到2018年,洋河的市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

五粮液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唐伯超表示,作为中国民族品牌代表,五粮液是改革开放的深度参与者与受益者。从1978年到2017年,五粮液集团销售收入从411万元增长到802.2亿元;利税总额从193万元增长到222亿元;资产总额从351万元增长到1066.5亿元;利润从2万元增长到142.7亿元;员工队伍从421人增长到现在5万人。40年来,一代代五粮液人紧抓改革开放历史机遇,传承改革创新精神,铸就了五粮液“大国品牌”的典范形象。

1978年,茅台酒产量达到1068千升,历史上首次突破1千千升大关,一举摘掉了自1962年以来长达16年连续亏损的帽子。2017年,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收582.18亿元,净利润270.79亿元,其中茅台酒基酒产量为4.3万千升。2017年,茅台集团实现营收764亿元,而上市前的2000年其销售收入约16亿元,17年时间,这一数字增长了近48倍。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淼认为,40年前,中国白酒基本上依赖简单人工劳动,而今已发展成为分工细化、链条清晰、技术先进的社会化大生产,产能大大提高。40年前,中国白酒业总体经济规模较小,而现在已接近年销售规模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对上下游产业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

和谐发展成为共识

40年来,中国白酒业发展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1998年,白酒业因产能扩张过快、无序竞争出现过产品滞销。2012年以来,国家政策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使白酒业发展格局骤变,给白酒业提出了新要求。

1992年,民政部正式批准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现中国酒业协会)成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组建的、全行业统一的酿酒行业组织。

当白酒业面临发展瓶颈时,中国酒业协会对白酒行业进行调研,了解白酒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发现政策性因素和食品安全热点问题对白酒业造成的影响普遍存在,同时行业基本认同白酒业进入过渡、调整时期,必须要认清现实,转变观念,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40年来,传统白酒业向着现代化智能化迈进

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书玉认为,白酒业未来的发展必须坚持以适应市场消费需求和社会文化需求为原则,重新构建经营管理体系,抛弃陈旧观念,转变服务理念和服务对象,努力取得消费者的认可,回归本真,切实满足社会需求和消费需求。

和谐发展正在成为白酒全行业的共识。为在全社会广泛倡导、传播理性文明饮酒理念,彰显酒类行业对于社会责任的担当,2015 年7月,中国酒业协会成立了“酒与社会责任促进联盟”,并且确立每年10月的第3个周五为“全国理性饮酒日”,希望能够让消费者重视非理性饮酒的危害,让理性、文明饮酒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第一次全国理性饮酒日活动于2015年10月16日举办,主题为“理性文明,拒绝酒驾”。2016年,此活动上升为“全国理性饮酒宣传周”,到今年已经是第四年,通过全国性活动宣传、微电影等方式,传播了共建和谐文明、科学理性饮酒的新风尚。

今年11月16日,2018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在上海召开,3000家知名酒企参展,5万名经销商汇集上海,中国白酒鸡尾酒世界杯决赛、世界名酒价值论坛、“问酒”论坛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举行,成为中国美酒与世界美酒各展其美的一场盛宴,吸引了业内业外、国际国内的无数眼光。

凡此种种,都体现了中国白酒在新时代致力建立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关系,“这既包括行业内部的厂商和谐关系,也包括酒业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和谐关系。”宋书玉如是说。

另一方面,过去“黄金十年”的发展将中国酒业推向了一个高峰,即便是在长达五年的行业调整期,白酒业的发展也没有停滞,在白酒企业、品牌、产品、品质等各个层面均实现重大突破。越来越多的酒企开始登陆资本市场,迈出更大更快的发展步伐。

此外,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而以中小作坊形式存在的白酒企业数量进一步减少。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有1593家,相比于2016年的1578家有所提高。实际上,近几年我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的数量一直在增加,与此同时,白酒行业增长方式也进入销售增长和利税增长超过产量增长的良性循环。

宋书玉还提出,目前中国酒业进入了“新消费 新表达”的时代,新消费就是需要更好的美酒,新表达则有三种体系,即产区表达、酒庄表达和标准体系表达。

宋书玉分析到,改革开放到今天,产区在中国白酒的发展中推动力越来越显著,正成为中国白酒的价值体现和“背书”。中国白酒的产区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文化力、品牌力、经济分量和产区效应。白酒产业贯穿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对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例如有酒都、酒城之称的宜宾、宿迁、泸州,供应链示范城市泸州,以及示范企业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对相邻的上下游产业都有着强大的影响力,产区效应和品牌效应正在逐步显现,产区表达将来会成为中国白酒最核心的品质和价值表达。

白酒酒庄酒的发展有四重意义:一是撕开了白酒纵向消费口子;二是赋予了中国白酒更深层次的内在价值和文化内涵;三是可推进中国白酒的国际化进程;四是可有效保护中国白酒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马勇表示,未来中国白酒应该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坚持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严守食品质量安全底线,加快传统产业国际化发展步伐,抓住历史机遇,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上一篇:果冻市场身处“寒冬” 产品问题不断
下一篇:娃哈哈的万有饮力:多品类覆盖、品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