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食品新闻| 美食推荐| 热点新闻| 深度观点| 食品辟谣| 农业消息| 金融财经| 健康养身| 企业品牌| 地方食品| 保健食品| 综合新闻 | 国际新闻
> 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果冻市场身处“寒冬” 产品问题不断

2018-12-07 14:32:32        来源:中国商网

日前,喜之郎和巧妈妈果冻在澳洲被召回的事情引起一片哗然,关于果冻产品的争议再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此外,中国商报记者在北京几大超市走访发现,果冻产品展位很小,消费者对其的兴趣不断减弱,几大果冻生产巨头业绩也是逐年下滑。曾经深受小朋友喜爱的果冻产品风光不再,为什么大家都不爱吃果冻了?

果冻产品问题不断

近日,中国产“巧妈妈(Clever Mama)”品牌的两款果冻因含有蒟蒻存在窒息风险而被当地召回。出于同样原因,喜之郎两款果冻也于11月15日被澳新(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安全局通报召回。

对于产品召回的原因,广东喜之郎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喜之郎集团”)相关负责人对中国商报记者介绍说,产品澳大利亚召回的主要原因是杯装果冻产品口径标准的问题。目前我国的果冻标准与日本、韩国、东南亚甚至是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基本一致。而果冻产业从来不是澳大利亚重视的产业,在澳大利亚是禁止杯装果冻生产和销售的。实际上,不仅是中国的果冻产品,包括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果冻产品也不允许出口到澳大利亚市场。

“而喜之郎集团从未向澳大利亚出口杯装果冻产品,目前澳大利亚市场上的果冻产品均为当地用户的网络代购行为。”喜之郎集团上述相关负责人对中国商报记者如是说。

尽管如此,关于果冻的争议还是引起了舆论的哗然。中国消费者对果冻产品诟病不已。实际上,在国内,果冻产品也曾陷入过风波。资料显示,2014年央视“3·15”晚会曝光蜡笔小新、雅克等企业的上游供应商使用有毒明胶原料(即“毒明胶”事件),引发果冻、软糖产业集体下滑。虽然后来经相关监管部门检验,蜡笔小新符合相关食品质量标准,但“毒明胶”事件的负面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此外,2018年4月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北京、上海、天津、江苏、福建、广东六个省、直辖市18家企业生产的32种产品进行专项抽查时发现果冻产品存在标签不合格、规格要求不符合新果冻标准的规定等多项问题。

果冻市场深处“寒冬”

而问题频发正是制约果冻行业发展的一大原因。日前,中国商报记者在北京家乐福、沃尔玛等几大超市走访时发现,糖果展区很大,但其中果冻产品展位很小,尤其在家乐福超市,记者发现果冻和一些国产糖果品牌被放在了很偏僻的一个小货架上,很少有人问津。此外,据家乐福超市工作人员对中国商报记者介绍说,喜之郎果冻已经好几年不进家乐福超市了。

对此,喜之郎集团相关负责人对中国商报记者坦言,喜之郎目前与家乐福个别卖场正在洽谈新的合作模式,暂未开展合作。但喜之郎与沃尔玛、华润万家、大润发、永辉超市、世纪联华等大型商超的合作非常顺畅。

快消行业专家朱丹蓬对中国商报记者透露,家乐福超市相对而言费用较高,而作为国内果冻市场龙头老大,喜之郎态度较为强硬,喜之郎和家乐福的“开撕”已经持续好几年。

而对于超市果冻展位较少,喜之郎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进入冬季,通常为果冻产品销售的淡季,卖场因零售市场表现变化会适当减少淡季产品的陈列和出样,销售淡季部分渠道零售终端果冻产品的总体陈列较少属正常现象。

不过,朱丹蓬则认为,整个果冻市场,确实在经历寒冬,这几年国内果冻市场都没有增长,因为果冻产品遇到了创新升级的天花板,没有太大的增长空间。况且,国内果冻市场的参与者几乎都是本土企业,没有外资巨头涉足,市场很难发展起来。

确实,国内几大果冻生产巨头企业业绩都在下滑。数据显示,蜡笔小新休闲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蜡笔小新”)2018年上半年实现收益2.86亿元,同比下滑34.3%,实现净亏损5270万元。

此外,2013年-2017年,蜡笔小新收益分别为18.34亿元、11.29亿元、10.47亿元、8.93亿元、9.03亿元,一直下滑。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26亿元、1110万元、-3.38亿元、-6.02亿元、-2.89亿元,连续多年亏损。

另一大上市公司亲亲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亲亲食品”)业绩同样不理想。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亲亲食品实现营收4.48亿元,同比下滑2.7%;实现经营利润1154.3万元,同比下滑64.4%。

深圳中为智研咨询有限公司研究员张俪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不只满足于“尝鲜”,而是追求更高品质的质量保证与享受。而传统果冻,一方面添加剂太多、不健康也不卫生,另外,果冻口味创新不足,也难以满足消费者更高更挑剔的享受要求。

上一篇:加快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很迫切 四方面率先推进追溯挂钩
下一篇:改革开放40年来 传统白酒业向着现代化智能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