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食品新闻| 美食推荐| 热点新闻| 深度观点| 食品辟谣| 农业消息| 金融财经| 健康养身| 企业品牌| 地方食品| 保健食品| 综合新闻 | 国际新闻
> 健康养身 > 正文

新药市场剧变,药企的新机会来了

2021-10-19 21:33:14        来源:赛柏蓝新媒体

在中国,创新药获批数量正不断刷新纪录。

今年前9个月,中国已批准1类创新性药物27个。相比之下,2020年全年获批创新药20个,2019年10个,2018年9个。

“我们的创新药开始了量变的过程”。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副主任周思源最近公开表示。

新药整体获批数量也在提升。2020年,中国通过新药上市申请208件,其中包括进口原研药72个品种;2019年,获批新药则为164件,其中包括进口原研药58个品种。

业内常说,新药审批是有得用,医保支付和健康保险是用得起,药物可及是用得上——只是,这其中的每一步都不容易。

2020年的集采谈判中,国家医保局将当年上市的新药纳入调整范围,最终16种药品获得报销资质,体现了支持新药的导向。今年即将开展的集采谈判中,新药再次成为焦点之一。

与此同时,发力院外市场和线上市场,成为众多药企共同的选择。

新药上市创纪录背后,药企如何加速服务患者?

在新药赛道,时间就是生命线,对药企如此,对患者更是如此。

据有关方面研究,2020年中国对全球医药研发的贡献跻身第二梯队前列,中国对全球研发管线产品数量的贡献跃至约14%,在全球排名第二。

在政策、资本、技术、人才等助推剂的催化下,国内新药上市数量接连刷新纪录。

而新药上市井喷的背后,一方面是国内外药企加大研发投入,另一方面是2015年横空出世的药审改革。

伴随着临床审批端的提速,医保支付端也在加快对新药的支持。

在今年即将开展的集采谈判中,去年8月17日至今年6月30日期间获批上市的新药及适应症均可参与。10月份之后将公布的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中,肯定会出现一批新药。

不过,新药从获批上市,到真正惠及广大患者,并不是那么容易。

医保支付能力毕竟有限,新药市场,尤其是新特药市场,也要依赖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程度,以及患者自费支付的能力。

此外,在药物可及性方面,也会受到诊疗水平、供应链等种种制约。

比如,2020版医保目录原本计划今年3月正式落地,但是伴随着目录生效,业内也传出了创新药进院最后一公里问题难解,进得了医保进不了医院等声音。

因此,许多新药在获批后仍只能覆盖潜在患者的一小部分,病人用不到、用不起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风向:院外寻求新药变现突破口

遍数新药研发的历史,这常常是一场昂贵且旷日持久的马拉松,耗时长、代价高、不确定大,一旦新药上市折戟或商业化失败,无异于竹篮打水一场空。

商业化压力倒逼众多药企在院外市场打出突破口,缩短产品触达市场的时间周期,提高新品知晓率,并覆盖更多患者。

网售处方药的闸门一开,新特药等处方药开始在医药电商平台谋求上市新机会。

有企业人士对赛柏蓝表示,对中国用药市场有洞察,有数字化能力、电商渠道可及性、扶持力度、患教内容覆盖广等特点的电商平台,成为药企首选。

这也不难理解,药企们会找到阿里健康大药房以及天猫医药平台,首发或上市新药,开拓院外市场。

这是一份长长的名单:罗氏的流感药物速福达,百洋制药一天一剂的降糖新剂型奈达,武田制药的降压新药物易达比、全新机制抑酸药物沃克,葛兰素史克治疗稳定期慢阻肺的三联吸入制剂全再乐,阿斯利康的肿瘤药吉非替尼、奥西替尼,海思科的ED治疗药物阿伐那非……

一些药物获批新的适应症之后,通过电商平台也更容易为患者提供购药便利。例如,今年6月,诺华的诺欣妥在心衰适应症之后获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成为全程覆盖心血管前期高危因素高血压到心血管终末端心衰的创新药物。而在阿里健康大药房可以看到,每月都有数千名患者下单购买,其中不乏来自县城等下沉市场的患者。

10月15日,在阿里健康大药房五周年发布会现场,阿里健康还宣布启动“新药首发扶持计划”,提供从“报送上架”到“患者手中”的新药首发全方位支持。

据了解,该计划包含四项举措:一是7天首发绿色通道,从报送到上架首营最快3天,最长不超过7天;二是未来三年内投入专项资源,让新药有销售通路、有患教场景、有销售资源;三是提供1对1策略服务,为药企定制数字化解决方案,并开放数字化产品“品牌星图”;四是百城基建配套,包括借助多年来专业冷链仓储物流建设,实现百城药品次日达。同时,超过2000名执业药师可24小时在线提供用药指导服务。

新药首发扶持计划的四项措施

“我们希望为新药的首发上市加一把力,让患者及时用上好药,让新药更高效地找到有需要的患者。”阿里健康大药房总经理刘恒浩表示。

从OTC到新特药,医药电商实现跨越

网售处方药放开还是收紧,政策可谓一波三折——从2015年前的准入式允许到2016年的医药电商B2C试点叫停,再到2019年8月新版药品管理法就网售处方药放开一锤定音。

处方药的线上市场,也在不断规范发展的同时,迎来了强劲增长。

IQVIA(艾昆纬)今年7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预计,到2024年药品院外市场将达到3940亿规模,其中线上零售市场752亿,处方药占比差不多一半。

华兴资本去年10月的研究报告更是预测,叠加可联合用药的非处方药(OTC)市场,互联网模式有望渗透的院外药品市场规模约5000亿以上。

那么,谁能抓住千亿级的药品互联网零售市场机会?

此前,OTC药品一直是医药电商主流。与OTC相比,处方药对于医生处方、药事支持、运输仓储、配送时效、疾病管理等服务有着更多要求。尤其是处方药中的新特药,往往来自肿瘤、自身免疫、罕见病等疾病领域,尤其需要保证用药的及时与安全。

而依靠这些方面的能力建设,阿里健康大药房已成为药品销售金额最大的线上药品零售商。

药企们也纷纷将数字化放到重要位置。其中,诺华的诺欣妥在线上和阿里健康大药房有了首次的尝试合作,电商模式下药品流通效率提升了一倍。作为阿里健康大药房第一批入驻的品牌,蔓迪成为医药电商防脱发领域的佼佼者,今年上半年销售额达2.58亿元,同比增长100.3%。

阿里健康大药房发布“新药首发扶持计划”现场

药企做院内推广,受限于人力投入,所覆盖的医生、医院极其有限,而在医药电商平台上可以直接覆盖数以亿计的人群。阿里健康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朱顺炎就提到,阿里健康大药房成立5年来服务用户超过两亿,截至今年3月底的一个财年内,年度活跃消费者达8100万,销售收入132亿多元。而整个天猫医药平台的年度活跃用户达到2.8亿,商品交易总额(GMV)1232亿元。

不仅如此,阿里健康大药房不再是单纯的线上购药渠道,它正在成为药事服务平台——覆盖海量用药人群,提供患者教育、互联网医院服务等,能更快对接供给和需求。

阿斯利康、拜耳、默沙东、葛兰素史克、默克、辉瑞、施维雅、诺和诺德、诺华等知名药企,都与阿里健康开展了合作。上周,卫材中国、欧加隆也与阿里健康战略签约,共同探索互联网医药健康服务新模式。

医药电商的故事,将继续上演。

上一篇:12个国产新药销售大涨(附名单)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