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食品新闻| 美食推荐| 热点新闻| 深度观点| 食品辟谣| 农业消息| 金融财经| 健康养身| 企业品牌| 地方食品| 保健食品| 综合新闻 | 国际新闻
> 保健食品 > 正文

加大市场监管执法力度,避免儿童保健品成“坑娃品

2019-09-23 15:17:13        来源:北京青年报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位叫浩浩的9岁成都男孩儿,胸部竟然开始发育了。经医生诊断,孩子是因为吃了含有过量激素的保健品。记者调查发现,增高的、补钙的、益智的……形形色色的儿童保健品被爱子心切的家长们送进孩子的口中。和老年人往往被套路购买保健品不同,儿童保健品多是家长主动选择,虚假宣传、随意忽悠让家长心甘情愿慷慨解囊。

家长为孩子购买保健品的初衷可以理解,就是为了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而且,从市场来看,也不乏名目繁多的儿童保健品,补充微量元素的、保护肠胃健康的、健脑的、增强免疫力的……一些药店、母婴店也往往将其放在醒目位置,即便价格不菲,家长也毫不吝惜。

不过,家长的消费初衷虽不错,但未必全然正确,在这方面家长不妨听听专家的建议。据介绍,合理饮食、正常发育的孩子一般并不需要额外服用保健品。过多摄入维生素、微量元素等都可能产生负面作用,有的保健品还含有激素,过量服用会对孩子成长造成损害。比如,乱用保健品,很有可能吃出性早熟、吃出血钙高、吃出肠胃病等等。由此可见,儿童保健品并非是孩子成长的“必需品”,要因人而异,且须遵从医嘱。

有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儿童保健品市场规模达425.7亿元,其中婴幼儿保健品规模约178.9亿元,占比42.02%。庞大的市场,更需要行业企业增强自律。比如,在消费者购买前,商家应多些善意提醒,引导消费者科学适量购买,以防范不理智购买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面对儿童保健品鱼龙混杂的现状,市场监管执法力度不应疲软。广告法明确规定,保健品的广告不能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不能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不能声称或者暗示广告商品为保障健康所必需等。对于存有上述行为的,相关职能部门须依法跟进。唯有商家老老实实做生意了,才能避免儿童保健品成“坑娃品”。

病从口入。最终是否选择服用某种儿童保健品,这对于最有直接决定权的家长来说,尤需理智对待,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很有必要。一些家长之所以抱着“只要是对孩子有益的东西,我们都愿意尝试”的理念,很大程度上是科学育娃知识欠缺造成的。(杨李喆)

上一篇:家庭冰箱并非“保险箱” 谨防食用超期冷冻食品
下一篇:痛风正在逼近身强体壮的年轻人,火锅海鲜莫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