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食品新闻| 美食推荐| 热点新闻| 深度观点| 食品辟谣| 农业消息| 金融财经| 健康养身| 企业品牌| 地方食品| 保健食品| 综合新闻 | 国际新闻
> 深度观点 > 正文

花样百出的“过度包装”背后有着怎样的逻辑?

2017-12-01 22:24:03        来源:华西都市报

茶叶大包装套着小罐子,一罐红茶还不够冲一泡;保健品豪华包装价格差数倍,销量却超过普通包装。记者近期走访发现,市场对“虚胖”包装的追求已有所扭转,但在一些定价不够透明、送礼需求较大的过度包装“重灾区”则出现一些新问题,部分知名厂家连年登上包装“黑榜”。

所谓的“过度包装”其实从未消失,只不过在不同阶段表现形式有所区别而已。一个显而易见的变化是,过去那种土豪奢华式的“过度包装”,如今正逐步转化为一种个性化、文艺化的“过度包装”。可即便如此,“过度包装”的本质与后果,终究还是一以贯之的。而这,也是其素来为人所诟病之处。

近年来,过度包装之所以屡禁不绝,很大程度上与营销业的推波助澜不无关系。特别是不少知名厂商,更是沉迷于抛出一套眼花缭乱的营销说辞,编织一个绚丽浪漫的品牌故事。在此套路中,商品外包装作为品牌故事的具象呈现和直观载体,势必要被不惜成本重点“打造”一番——每一个大品牌都有一段美丽的故事,每一段美丽的故事到最后,都化作了一个个身价不菲的包装,这几乎已是商品社会的常态。

不同形式的“过度包装”,背后所传递的,其实是不同取向的说服路径。过去,商品包装多习惯用名木、贵金属和金色系等等,藉此营造皇家御品、贵族社会等概念意象;而最近一些年,厂商则更喜欢采用迷你分装、素雅色调以及“神秘叙事”等,来着重塑造产品精工细作、匠心良品的新形象……这之后,花样繁多的过度包装,可说是彻底实现了对中老年消费者和新世代消费者的全覆盖。

“过度包装”大行其道,产品营销的刻意为之是一方面,而人情社会独特的消费习惯则是另一方面。众所周知,过度包装的商品,其最主要的流向还是礼品消费。在“好包装上档次,送礼出手有面子”的社会心态支撑下,“过度包装”从不缺市场,也从不愁无人为此买单。说到底,对于一个存在结构性缺陷的市场来说,厂商不仅紧紧抓住了消费者“迷恋包装”的偏执心态,并且还以各种手段将之放大和强化。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消费者心态的不断成熟,“过度包装”的虚火终将褪去。只不过,倘若任其自发演化,这个过程实在太过漫长。为此求解,就更需要相关公共职能部门激活现有法律,守住准入门槛、加强前端筛选,以此尽可能自源头就杜绝类似问题的发生。而这,同样是有形之手维护市场秩序的应有之义。

上一篇:河南新乡小麦“镉污染”调查:超标1.7倍至12.8倍
下一篇:郑州市民在永辉超市买2斤半螃蟹 绳子占1斤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