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食品新闻| 美食推荐| 热点新闻| 深度观点| 食品辟谣| 农业消息| 金融财经| 健康养身| 企业品牌| 地方食品| 保健食品| 综合新闻 | 国际新闻
> 农业消息 > 正文

河北工程大学农学院副教授陈敬谊——燕赵果农信了30年的“财神”

2019-08-20 16:48:34        来源:教育部

他是“明星”,在电视台办农业技术讲授专栏,仅近5年就上镜168次。

他是“行者”,30年间足迹遍布燕赵山地乡村。

老百姓尊他为“财神”,因为30年来,他用科技扶助众多贫困地区乡亲奔上小康路。

“三十载科技扶贫,我乐在其中。”河北工程大学农学院副教授陈敬谊说。

从青年到白头的“果树迷”

“作为农民的儿子,从小我就对果树栽培着迷。”身着灰上衣,脚上皮鞋一层土,利落的板寸头已经花白过半,眼前的陈敬谊身板挺直,沙哑的嗓音透出自信。

1987年从中国农业大学果树专业毕业至今,陈敬谊给人的印象就是勤奋加忙碌。

每年,他从正月初七就开始下乡给果农讲课,进行现场技术指导、传授先进技术、引进和推广新品种。上世纪80年代,骑自行车每天往返6个小时,去邯郸成安县、永年县果园教授果树管理技术,是他的工作常态。

“那时,他一年在家吃午饭的次数屈指可数。”爱人张鹤平的话里满是疼惜。

邯郸涉县核桃主产区、魏县梨区、永年葡萄区,石家庄东部梨果产区,衡水深州桃产区,唐山乐亭县桃产区,沧州金丝小枣和冬枣产区,张家口蔚县杏扁产区……30年来,陈敬谊走遍了河北省果树种植区的田间地头。

邯郸成安县道东堡村号称“沙土窝”——土地贫瘠、农作物产量低、村民收入少。

1987年冬季,新任村支书宋超经人介绍找到陈敬谊,请教脱贫致富路。当时陈敬谊刚刚大学毕业,正想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广阔农村天地大干一场。两人见面一拍即合,整整一下午,谁也没动地方,最后商定:种植优质红富士苹果。

说干就干。刚过春节,陈敬谊就帮村里从石家庄果树研究所购进果苗1.3万棵。挖定植坑、施肥、栽树、定干,那段日子,陈敬谊和村民一同在20亩果园里劳作。

3年后,果园喜获丰收。

因为收获的苹果上色好、口感佳,所以卖出了比别人高一倍的价钱,亩收益达7000多元。这一下子在当地引起轰动,家家找到村委会要求种苹果。村里随即成立苹果协会,办起技术培训班。每年15期,关键时期半月一期,“大专家”陈敬谊期期是主讲。

到如今,以道东堡村苹果产区为中心,当地果树种植区发展到周围的化店村、西野庄村、曲村等几十个村,包括苹果、梨、桃、葡萄等树种,面积5万多亩,年增产值3亿元左右。

果树问题就是研究课题

晋州、辛集、赵县、藁城、深州等河北东部县域,是梨树集中种植区,梨树园100多万亩,黄冠梨占60%以上。

数年前,由于果农不了解该品种的特点和习性,长期按鸭梨、雪花梨的方法去管理,逐渐出现树势衰弱、品质下降、果实“鸡爪病”发生等问题,严重影响经济效益,让果农烦恼不已。

“果树问题就是我研究的课题,摸透果树的脾性最难也最有趣。摸查梨树性情找出解决方案,其乐无穷。”有人找到陈敬谊,他二话不说,立马接了这个活儿。

从那以后,陈敬谊200多次深入梨区。从品种杂交来源、生物学特性、肥水需求特点、果实生长发育规律、病虫害发生及防治要点、整形修剪方法等方面,他深入研究、反复实验。

“‘鸡爪病’不是害病菌引起的,而是因为栽培管理技术运用不当,所以要在栽培管理上下功夫。不仅要减少复合肥用量,提高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还要保护好果树根系。”陈敬谊说。

为此,陈敬谊花心思编了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顺口溜:“要想果树长得好,就要喝足又吃饱”“人怕伤心,树怕伤根”“果子好吃又高产,树上树下都得管”……

症结找到了,路子走对了,梨园重新成了百姓的“摇钱树”。

赵县谢庄乡常信村贾根瑞,在陈敬谊的技术指导下,通过增加产量和减少“鸡爪病”发生,承包200多亩黄冠梨每年增收十几万元。如今,冀东地区100多万亩黄冠梨,年产值已近百亿元。

果农都说,“陈老师给梨树看病像医生诊脉一样准”。各村大喇叭一广播陈敬谊来讲课,果农都争先恐后去听课。

“每天电话咨询技术从早到晚响个不停,都快把手机打爆了,虽然很忙,但我很高兴、很骄傲。”陈敬谊满脸幸福。

2010年以来,陈敬谊被聘为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农博士”在行动栏目组特聘果树专家,近5年累计录制节目168期。30年来,陈敬谊在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培训果农达4万人次。

“我们都戏称他有万名农民弟子。”农学院党委书记侯占平风趣地说。

挂果率就是学生的成绩单

“陈老师可严厉了,在教学上从来不留情面。”河北工程大学农学院大三学生何子晨说起陈敬谊很是“敬畏”。

但让所有学生最难忘的,是与陈敬谊共同种植20多亩“百果园”的欢乐时光和成长记忆。

陈敬谊说起他和学生的果园王国,同样兴趣盎然:“这里是学生成长的乐园,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战场。”

河北工程大学在洺关的20亩教学基地被师生称作“百果园”。

每届学生,陈敬谊都给定量分工,每人负责一行果树的种植管理。“学生用心不用心,全在成活率、挂果率上。果园就是考场,挂果率就是学生的成绩单。”陈敬谊说。

30年,百果园送走了千余名学生。这些从“果园考场”走出的学子,在各自果树技术教授或管理岗位上,个个都成了行家里手。这是陈敬谊最引以为豪的事。

陈敬谊不光是耐心教授在校学生真本事,毕业的弟子只要提出技术疑问,他也总是有求必应。

学生武小林,老家在张家口坝上阳原县。10年前,他毕业回乡后想改变家乡穷貌。可是坝上最冷零下40度,山地丘陵寸草不生。小林向陈老师求援。

于是,陈敬谊早上5点乘大巴,从邯郸到石家庄再到坝上,整整一天路程。冬天天寒地冻、夏天一身臭汗,陈敬谊却乐此不疲。

尝试种植薄皮核桃,天太冷全冻死了,就再找新出路。终于,改良种植的葡萄、苹果成活了、挂果了、收获了。现如今,武小林带领当地群众种植的500多亩苹果、葡萄已进入盛果期。

找陈敬谊的人越来越多,他也越来越辛苦忙碌。

“我有两个愿望:一是能帮助更多老乡脱贫致富,二是教出更多有真才实学的学生。”陈敬谊说。

上一篇:安徽省庐江县重点打造特色生态观光农业 创新运营模式
下一篇:沃尔玛蔬菜供应链 全面部署应对食品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