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食品新闻| 美食推荐| 热点新闻| 深度观点| 食品辟谣| 农业消息| 金融财经| 健康养身| 企业品牌| 地方食品| 保健食品| 综合新闻 | 国际新闻
> 健康养身 > 正文

内卷还不够,药企纷纷外卷

2021-10-18 21:02:39        来源:赛柏蓝新媒体

作者 | 四叶草

药企纷纷开始跨界,真有那么香吗?

跨国公司进入,创新药企崛起,加上集采和医保控费等政策影响,医药市场“内卷”加剧,而部分药企,则开始“外卷”,玩起了跨界。

01

痔疮膏企业开始做美妆

说起马应龙,大家最熟悉的是痔疮膏。近年来,马应龙更是比肩老干妈,走出国门,横扫美国亚马逊平台,受到国际友人的一致好评。

“说真的,这就像在你的屁眼上涂了玫瑰色的冰淇淋那样,清凉而持久。”

“就像一阵寒冷激爽的冬季微风,从你的菊花中穿过。”

由于痔疮发病率高,马应龙痔疮膏的年销售量达上亿支,痔疮栓2亿多粒。而就在马应龙痔疮膏风靡神州之际,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2004年,网友发帖称,不少主持人和明星的化妆包里都装有一支马应龙痔疮膏,用来随时解决黑眼圈问题。一时间,爱美人士纷纷效仿,且反馈良好。直到如今,在小红书上仍有不少人尝试这种方法祛黑眼圈。

当时,马应龙还真的对这些反馈意见进行了研究,最终发现,其八宝古方药粉对皮肤有活血、美白、保湿作用,用在化妆品里效果果真很好。历时3年半时间,2009年,马应龙首批“八宝眼霜”终于投放市场。

在马应龙眼霜跨界出圈后,勇于尝试的姑娘们又安利出了马应龙眼霜的另外一种神奇功效——增长睫毛!

“这个眼霜真的太恐怖了!一个星期左右,我睫毛长得跟戴了假睫毛效果差不多,自带长卷翘光芒,我就想知道能不能帮我长长眉毛!”

在眼部护理方面马应龙的神奇功能一路解锁,虽然这种说法可能存在夸张之嫌,但后来,马应龙还真的又一次研发出了睫毛增长液。

其实,从一定程度来讲,马应龙跨界做眼霜绝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011年,马应龙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就是传承于400多年前的“马应龙眼药制作技艺”。

马应龙于明朝万历年间由马金堂在河北定州创办,最初生产眼药,后来南迁武汉,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多次改制。

1980年,马应龙第13代传人马惠民以“八宝古方”为基础制成的“八宝眼粉”,研制成“八宝眼膏”,改变了马应龙眼药沿用了四百年的剂型,极大方便了患者使用。

当时,农民缺医少药,把马应龙眼膏当成万能药,蚊虫叮咬、皮肤瘙痒都用一用,包括得了痔疮也用马应龙涂抹患处,而且效果居然出奇地好。于是,做眼膏的马应龙就顺势开发出了痔疮膏,从此稳坐“中国治疗菊花圣手”的第一把交椅。

因此,准确点讲,现在以痔疮膏为主业的马应龙在推出眼霜之前,就已经有人用马应龙痔疮膏当眼霜了。历史和潮流真是一个轮回的“圈”。

目前,马应龙旗下不仅有眼霜,更有唇膏、女士香水、洗面奶等日化产品,而且唇膏在刚推出时还遭到了网友的热议。

有网友评论——

涂了马应龙口红,还有人会亲我吗?

马应龙这是要做“进出口”贸易呀!

马应龙是要“两头堵”吗?

马应龙在跨界之路上越跑越远,除了化妆品外,公司还在构建大健康产品序列,产品包括纸尿裤、卫生护垫、沐浴露、洗面奶,以及消化饼干、代用茶、滋补品等。

有网友形象地评论,马应龙实在太贴心了,做到了“呵护客户的每一个端口”。

另外,马应龙还先后在武汉、北京、西安、南京、大同等地建立马应龙肛肠连锁医院。

但是,这些非主营业务目前看来还未能给公司带来很大的收益。马应龙化妆品2018-2020年实现营收分别为5370万元、8610万元、6530万元,净利润分别为499万元、991万元与864万元。营收、净利在2020年均出现了下滑。

目前,治痔类药品仍然是马应龙的主要营收来源。

财报显示,2018-2020年,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分别卖出8922万支、1亿支、1.2亿支,麝香痔疮栓分别卖出1.5亿粒、1.8亿粒、2亿粒,痔炎消片卖出4784万片、6773万片、8379万片,地奥司明片卖出1.2亿片、1.3亿片、1.3亿片。

2020年,治痔类产品营业收入超过11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25.73%,占医药工业板块比例达到76%。

近日,马应龙2021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68亿元,同比增长70.0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5亿元,同比增长8.3%。其医药商业板块收入同比增长87.5%,医疗服务板块收入同比增长74.1%。

虽然上半年的业绩看似不错,但是相比去年的增速已有所放缓,而且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正转负,净流出近亿元,上年同期为净流入1.3亿元。

由此看来,想要拉动主营收入,马应龙的“跨界”之路可能还要很久。

02

“药中茅台”押注颜值经济

今年6月,被称为“药中茅台”的片仔癀一度一粒难求,线上零售价由590元/粒被炒至1500元/粒,股价一度飙升到491.88元/股。

但随着7月21日控股股东减持公告的发布,疯狂炒作的片仔癀终于日渐停歇,并开启了下跌之路。截至9月3日,收盘价跌至328.75元/股,跌幅达33%。

片仔癀的核心产品为片仔癀锭剂,该产品自2005年开始历经15次提价后价格高达590元/粒。而频繁提价下,公司净利润增速却在下降,天花板逐渐浮现。同时,2020年片仔癀制药的毛利率也在下降。

那么,如何突破这层天花板?

早在2012年,片仔癀就已经开始布局保健食品,目前有保健系列、滋补系列、茶系列三大系列产品。

但是,其保健食品业务的业绩体量非常小。据片仔癀财报,2017-2021H1,其保健食品产生的营收均不超过1800万元,占片仔癀总营收比例不足0.5%。

但是,片仔癀化妆品已经成为公司营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料显示,片仔癀化妆品公司成立于2002年3月,旗下拥有“片仔癀”“皇后”等品牌,产品覆盖护肤品、清洁洗护等系列,包括珍珠膏面霜、眼霜、爽肤水等。

根据片仔癀某宝官方旗舰店,其化妆品价格大多在100-300元之间,属于国产化妆品中端水平,网络销售情况好于马应龙。片仔癀网络旗舰店上介绍,其主打产品珍珠膏40克装售价为128元,销量已突破180瓶;30克眼霜售价237元,评论达到10000多条。

2017年-2020年,片仔癀化妆品的业绩逐年提升。2017-2020年,化妆品营业收入分别为1.75亿元、2.74亿元、4.3亿元和6.11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102万元、4246万元、8094万元和1.14亿元,2020年净利同比增长41.23%。

然而,这种增长情况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了转折。上半年片仔癀化妆品和日化板块营收同比下降4.55%,占总营收比例也下降至11.23%。

就在控股股东发布减持公告的同一天,另一则公告称“福建片仔癀化妆品商贸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5亿人民币,由福建片仔癀化妆品有限公司100%持股。业内人士猜测,片仔癀如此布局或许是希望将化妆品业务分拆上市,寻求突破,从而搭上“颜值经济”的快车。

片仔癀将来能否依靠“老字号”背书,继续借助资本的力量在竞争激烈的化妆品市场杀出重围,还有待时间检验。

03

变卖资产做跨界

如果说马应龙和片仔癀跨界布局日化领域尚属常规,那么太极集团的跨界则显得有些另类。平时,超市里常见的涪陵榨菜就是产自于太极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重庆国光绿色食品有限公司。

2001年,太极集团收购重组了涪陵地区的一家濒临倒闭的食品企业,后来更名为太极集团重庆国光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生产香菇酱、榨菜牛肉酱、菜籽油、榨菜、酱油等系列产品。

当时,太极集团还获得了国家170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建立1000亩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

其实,自2010年以来,太极集团业绩持续低迷,被诟病为“十年只有一年赚钱”。

2015年,太极集团在出售旗下两家上市公司平台(西南药业和桐君阁)换取现金的同时,推出了高端健康水概念的——太极水,希望借此转型大健康产业,扭转颓势。时任太极集团董事长的白礼西还为其定下了“未来五年,太极水将实现20亿罐、100亿元”的销售目标。

但是目标只是目标,在销售遇冷不断下调价格后,太极水离起初的高端定位越来越远,并没有获得市场的认可。如今,某宝上的太极食品旗舰店销售数据显示,售价36元/12罐的太极水月销量只有100+,而距离最初上市时的售价11.9元/罐相差甚远。

除了太极水以外,太极集团还布局了中药饮片和阿胶营养代餐产品。

可以显见,跨界经营并没有带给太极集团“新生”。

今年4月,国药集团入主太极集团,成为其实控人,历时一年多的混改终于结束。根据日前公布的中报业绩,太极集团出现了十年同期最佳水平。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64.43亿元,同比增加11.97%;归股净利润达到7688万元,同比增加652.41%。营收净利双增长,主要还是得益于重新聚焦主业。

太极集团终于是打了一个“翻身仗”。

近年来,内卷化严重的医药市场,一些药企希望通过跨界谋求外部发展机会,转型的方向大部分集中在医疗器械、食品、日化类产品,但是成功出圈的却为数不多。尤其对于老牌药企来说,想要通过跨界转型进行弯道超车绝非易事。

上一篇:200个药首家过评:恒瑞、齐鲁、正大天晴…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