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食品新闻| 美食推荐| 热点新闻| 深度观点| 食品辟谣| 农业消息| 金融财经| 健康养身| 企业品牌| 地方食品| 保健食品| 综合新闻 | 国际新闻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柳叶刀》报告提出:全球食物体系的转变已迫在眉睫

2019-01-22 10:37:04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人类世的食物:有关可持续食物体系提供健康膳食的EAT-柳叶刀报告”于近日在《柳叶刀》上线。报告提出,我们迫切需要转变到可持续的食物体系,在星球承载极限内保证健康膳食。

目前,有超过30亿人陷入营养失调的状态(包括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粮食生产正在超出星球承载极限——造成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由于氮磷肥料过量施用导致的污染,并且在水和土地的使用中带来不可持续的变化——所以,全球食物体系转变的需求非常迫切。

这些研究结果来自EAT-柳叶刀报告,该报告提出了第一个基于可持续食物生产体系的健康膳食科学目标,在星球承载极限内提供食物。本报告提倡的膳食包含多种植物性食物,而且动物性食物、精制谷物、高度加工食品和添加糖类的比重较低,并且推荐食用不饱和脂肪而非饱和脂肪。

2

人类的饮食与健康及环境的可持续性密不可分,甚至可能是息息相关。然而,目前的人类膳食正迫使地球朝着超越自身星球承载极限的趋势发展,同时也导致人类健康每况愈下。这给人类和地球都带来了风险。随着人口持续增长——预计到2050年全球总人口将达到100亿——世界人口变得更加富裕(期望增加对动物性食品的消费),因此,利用可持续的食物体系提供健康膳食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膳食的改变必须与改善粮食生产和减少食物浪费相结合。报告强调,这需要前所未有的全球协同合作和承诺,同时还应立即付诸行动做出改变,例如重新调整农业重点,生产各种营养丰富的农作物,以及加强对土地和海洋使用的管理。

本报告是一个为期3年的项目,汇集了来自16个国家的37名专家,他们专注于卫生、营养、环境可持续性、食物体系、经济和政治管理等领域。

健康膳食的科学目标——星球健康膳食

作者认为,缺乏健康膳食的科学目标阻碍了食物体系转变的进程。根据现有的证据,报告提出了一种膳食结构,其符合营养需求、有益于健康,而且可以让地球保持在其星球承载极限范围内。

与目前的膳食相比,到2050年,此膳食建议的全球适用将要求诸如红肉和糖类等食物的全球消耗量减少一半以上,而坚果、水果、蔬菜和豆类的全球消耗量则需加倍。全球目标也需应用到各个地方。例如,在红肉摄入方面,北美国家的食用量几乎是建议食用量的6.5倍,而南亚国家仅食用了推荐食用量的一半。所有国家对淀粉类蔬菜(马铃薯和木薯)的食用量都超标,从南亚1.5倍的超标食用量到撒哈拉以南非洲7.5倍的超标食用量不等。

作者认为,合理膳食结构的广泛采用可以改善人们对大多数营养素的摄入。他们还建模研究了该膳食的全球应用对饮食相关疾病死亡的潜在影响,研究估计,全球采用新膳食可以避免每年1090—1160万人过早死亡,即成人死亡率降低19%—23.6%。

食物的可持续性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环境变化的速度和规模呈指数级增长,而粮食生产是造成环境退化的最大原因。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粮食生产不能超出星球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地和水资源利用以及氮和磷循环等方面的承受极限。然而,同时也必须加强粮食的可持续生产,以满足全球人口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

为了建立一个可持续的食物体系并于2050年之前提供健康膳食,作者模拟了各种情景。为了不超出星球承载极限,既需要重大的膳食变化,也需要通过加强农业和技术变革来改善粮食生产,还需要减少生产过程中和消费时的食物浪费,三者相辅相成,紧密配合,任何单一措施都不可能达到目的。

改变全球粮食体系

报告提出了5项调整人们膳食结构和生产方式的战略:需要制定鼓励人们选择健康膳食的政策;需要重新聚焦农业,从生产高产出作物转变到生产多种营养丰富的作物;持续加强农业发展,同时须统筹当地条件,有助于实行因地制宜的农业生产方式,使之持续生产优质作物;对土地和海洋的使用进行有效管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并确保粮食的持续供给;食物垃圾至少减半。

《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博士说:“营养失调是引起疾病的关键驱动因子和危险因素。然而,这是一个全球尚未解决的问题,其事关每一个人类个体,但又绝非一己之力可解决。”他继续说:“报告所呼吁的转变不是肤浅的或简单的,而是需要把重点放在复杂的体系、激励措施和管理条例上,同时让社区和各级政府在重新定义我们膳食的过程中也起到一定作用。答案就在我们与大自然的联系中,如果我们的膳食方式既有益于我们的星球也有益于我们的身体,那么地球资源的生态平衡就会得到恢复。正在消失的大自然是人类和星球生存的关键。”

上一篇:想吃高热量的垃圾食品却怕发胖?试试多闻会儿
下一篇:注意!我国七大流域将全面实行禁渔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