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食品新闻| 美食推荐| 热点新闻| 深度观点| 食品辟谣| 农业消息| 金融财经| 健康养身| 企业品牌| 地方食品| 保健食品| 综合新闻 | 国际新闻
> 新闻 > 深度观点 > 正文

地球流浪了 人类吃什么生存?

2019-02-22 10:16:25        来源: 中国食品报网

(本报记者 蒋梅)《流浪地球》春节爆燃热映。观众肯定对电影中的两个细节记忆犹新:妹妹韩朵朵跟哥哥逃课出来之后,路过一个小吃店,驻足馋望里面榴莲味的蚯蚓干;另一段情节是吴孟达饰演的姥爷为了救出自己的外孙,竟然带着一包陈年蚯蚓干去找警察疏通关系。《流浪地球》的热映让蚯蚓干成了人气美食,很快,记者发现,淘宝上出现了号称流浪地球小破球同款榴莲味蚯蚓干和礼盒版蚯蚓干,分别标价198元和298元。虽然“蚯蚓干”在电影中只是一闪而过,但是我们看到了未来世界对于食品科学的认知,当危机来临,重要的不仅仅是航天科技,食品科学也会随着社会需求而发展,这更现实更关乎民生。

微信图片_20190222091043

为何将蚯蚓干作为未来食物设定?电影的背景是太阳急剧老化,地球将被吞噬。依靠上万座重核聚变行星发动机产生的推力,地球驶离现有轨道,驶向距离太阳系最近的一颗恒星——比邻星,从而开启一段长达2500年的星际旅行。那时,远离太阳,地球地表温度极寒,人们生活在深达5000米的地下城中,在特定的环境下,昆虫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成为主流食品原料。

达尔文说过,蚯蚓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生物”。新鲜蚯蚓蛋白质含量占20%以上,干燥体可高达50%-70%;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种类齐全到基本符合WHO/FAO规定的优良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应占氨基酸总量40%的标准,营养价值很高。而蚯蚓具备一项重要技能——吃垃圾,同时还是避光生物,不需要光线。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食用蚯蚓不仅能摄入丰富的营养,还是有益于环境的善举。众所周知,牛、羊、猪等畜牧养殖会产生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另外,饲养牛、羊、猪等动物还需要种植大量的饲料用粮,大量的林地和草地被占用,在粮食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或不可知的未来,养殖带来的环境问题更应加以重视。

联合国粮农组织2013年发表的《可食用昆虫:食物和饲料保障的未来前景》报告指出,食用昆虫可能是全球食物可持续性的关键。报告言明,若昆虫成为人类主流食物供应的一部分,可以恢复30%的土地,减少18%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大约33%的食物成本。蚯蚓作为兼备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的昆虫代表,若是能纳入人类的主食中,其对环境保护作用不可小觑。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项脑洞大开的发明——蚯蚓垃圾箱,这项技术在日本和美国已经成熟,只要在箱体中养殖一定数量的蚯蚓,蚯蚓会通过吃掉投入箱体的食物残渣来消化厨余垃圾。理想状态下,一公斤蚯蚓每天能消化一公斤的厨余垃圾,产生大约半公斤的蚯蚓粪。蚯蚓粪是一种上佳的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有益菌和微量元素,能够改良土壤成分,全面满足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可以设想,电影中地下城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到垃圾场发酵,变成腐殖质,让蚯蚓吃掉,最后蚯蚓被制作成各种各样的食品,形成新的食物链。

《流浪地球》中蚯蚓干风靡地下城的情况并不是没有根据的想象,近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的蚯蚓食品贸易异军突起,年贸易额甚至已达两亿美元左右,而且每年还在以20%—25%的速度增长。

难道未来失去了生命阳光,一旦躲入地下,人类只能悲催地以昆虫当美食?食品安全专家钟凯博士说,流浪地球没有阳光,可用核能、地热能转化为人造光源。现在荷兰科学家通过人造光源强化光合作用,可以让小麦一年成熟6季,因此地下城的农业生产潜力不可小视。有了农作物,食物链就有了根基,小到虫子,大到猪牛羊,地下城应该应有尽有。加上蚯蚓和微生物的协助,地下城的循环经济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

未来已经照进现实。媒体报道,近年来,日本各地掀起一股“植物工厂热”,即在封闭或者半封闭环境中,借助人工光照,使用营养液培育绿叶蔬菜。距离东京市中心约30公里的千叶县习志野市,位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中的幕张地下植物工厂是世界首个全自动培育工厂,从菜苗盒送入地下,到长好的蔬菜被送至地面的过程中,地下工厂的LED光照和营养液输送不需要人工参与,实现了全自动化。

地下工厂的菜苗在这里生长24天后再被传送带送回地面,进行包装销售。地下管廊温度常年保持在18—22摄氏度,每天可产出200株生菜以及其他小叶蔬菜和可食用鲜花。据介绍,这个植物工厂计划于2020年开始量产生菜,并于2022年将日产量扩大到5000株。植物工厂不仅追求产量,也重视蔬菜的品质。为此,技术人员每天将植物工厂的灯光熄灭10个小时,目的是让蔬菜长得慢一些,口感好一些。厂方曾邀请东京高档酒店的主厨来品尝地下植物工厂种植的生菜,受到高度评价。目前,该植物工厂产出的蔬菜与普通蔬菜价格相同。未来,还计划建立一个品牌,专门销售地下植物工厂生产的蔬菜,创造更多附加价值。届时,消费者在超市中就可以购买到标有“地下植物工厂种植”字样的新鲜蔬菜。

钟凯说,其实最经济、最环保的方式是吃微生物,比如细菌、藻类等。现在已经有一些藻类成为食品原料,比如螺旋藻、小球藻等,它们的营养比较全面,满足人类生存不是问题。美国航天局开展了一些未来远程太空之旅的前期研究,其中就包括了宇航员的食物供应。其中一个项目是“饲养”细菌,然后将人的排泄物作为细菌的营养,实现自循环。

去贝加尔湖钓鲑鱼、去重庆吃火锅。这是电影中宇航员对地球生活的美好期待与向往。中国人有带着地球去流浪的浪漫,更有骨子里对美食不变的追求与情怀。未来人类的饮食场景会是什么样?那时的美食是不是更加活色生香?现在想来好像是杞人忧天。可以肯定的是,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未来的食品必定会更安全更营养更健康。“食品千万种,安全第一条。饮食不卫生,亲人两行泪。”这样的食品安全提示语估计不会像电影中北京市第三区交通委的台词反复出现。

上一篇:盘点!横扫华夏的“五大名腿”
下一篇:大企业进军 茶饮行业洗牌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