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食品新闻| 美食推荐| 热点新闻| 深度观点| 食品辟谣| 农业消息| 金融财经| 健康养身| 企业品牌| 地方食品| 保健食品| 综合新闻 | 国际新闻
> 新闻 > 深度观点 > 正文

山东:“蔬菜之乡”菜农的变与不变

2019-02-12 14:17:42        来源:证券时报

山东寿光素有“中国蔬菜之乡”美誉,这里是冬暖式大棚蔬菜的发源地。从记者小时候起,家乡人就开始种植大棚蔬菜,到现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主要靠此维生和致富。在北方寒冷的冬季里,新鲜的大棚蔬菜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输往全国各地,尤其是北方广大地区,极大丰富了老百姓的冬季餐桌,也奠定和夯实了自己的“中国菜都”地位。

家乡人的生计几乎都是围绕蔬菜展开的,大体可以分为种菜户、存菜户和贩菜户。后两者往往杂合在一起,因为单纯的贩菜户比较少,数量比较多的存菜户同时也贩菜。他们的区别就在于,贩菜户收购时鲜蔬菜后即运往全国各地销售,而存菜户则是夏天将蔬菜收购后存储在冷库,到冬天菜品稀缺时再销往市场。多年来,这种自发形成的分工模式互为依存、互相促进,形成了一条四季不间断的蔬菜产供销链,助推寿光蔬菜走向国内外的同时,也富裕了家乡人民。  作为蔬菜之乡出来的人,我一直都关注着蔬菜水果的价格。去年入冬以来,身在南方的我就感觉到市场上菜价萎靡,尤其是土豆、洋葱、蒜苔等储存菜品种,价格明显低于往年。今年春节,在我回家乡与亲朋好友的交流中,这种感觉得到了印证。大棚蔬菜依然蓬勃发展,但蔬菜市场的格局在悄然生变,而这种变化已经冲击到了家乡多年不变的生计模式。

几个堂兄弟都是种菜户,问及今冬情况,他们都觉得种菜户还是不错的,“黄瓜(即青瓜)贵时能卖到四五块,平时也有3块。”“虽然是暖冬,苦瓜价格也行。”听到说老家菜价比深圳菜市场的还贵,他们认为:“咱们这边的黄瓜,主要是销往北方城市,冬天北方蔬菜少,黄瓜又受北方人喜欢,需求在那价格就可以。”

不仅如此,为了增大产量,这两年许多菜农加建了大棚,但供给的增大并没有太多冲击到黄瓜和苦瓜这两大主菜价格。价格能维持不错还有个原因,这两种菜在当地已经形成了规模种植效应,“要收黄瓜、苦瓜,你到咱们镇这来肯定没错,要多少都行,但要是想收茄子,就得到胡营(另一个镇)那边了。”不过种大棚是个苦活、累活,从入秋到第二年夏天都不得闲。

而当我说起今冬储存菜的价格低迷时,大家话又多了起来,“前些年存蒜、存土豆、存蒜苔赚钱相对容易些,但现在情况变了,连续两三年储存菜的价格都不行,存菜户很多都赔钱了。”存菜一般量都比较大,根据夏收秋储冬卖的规则,赚取市场差价,但要付出冷库费、日常保鲜维护等成本,前些年虽然市场也有波动,但总体上搞存菜生意赚多赔少,这个生意还是不错的。看到赚钱,很多人加入了存菜户行列,大户一个人可以包几个冷库,小户几个人合租一个库,投入金额从几十万到上千万不等。前几年,“蒜你狠”“姜你军”的出现,都有这些存菜户的参与。但现在不同了,“存菜户太多了,而来收货的货主少了,价格起不来,但冷库费、日常维护的钱又不可能少,不亏才怪呢。”二哥作为存菜户,对此很有发言权。

二哥存菜已经10多年了,见证了储存菜市场这些年的起起落落,现在他也感觉到了这个市场开始浮现的危机。“供应越来越多,需求不变,价格怎么起得来?”为何供应量越来越多?“现在粮价太低,小麦每斤才1块多点,玉米也差不多,种粮不赚钱,大家就改种菜,再差也比种粮食赚钱啊。这样一来,像土豆、大蒜、洋葱这类储存菜的种植面积大增,市场供应量也随着大幅增加。”二哥分析说,“另外,很多地方也在学习咱们这的蔬菜存储模式,实现当地自产自储自销,也冲击了市场。”

对于存菜户的困境,在市农业产业集团工作的堂弟则以他们公司为例,给出了另一种解读,“现在各行各业都讲规模化、产业化运作,蔬菜行业也不例外,我们公司提供果蔬产品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公司除了自产,对外需求量也非常大,但都有固定的供应商专门供货,而不是去市场自采,这就惠及不到没有销售渠道的普通存菜户。”这一点也得到了在一家幼儿园负责食堂采购的弟媳的侧面佐证,“我们食堂以往都是去市场自采原料再自己加工,但现在都是直接买半成品。比如土豆,过去是去市场买土豆回来自己削皮切丝,现在改成直接买供应商机器流水线切好了的土豆丝,虽然贵了一点,但省事了很多。”

“单靠存菜做菜贩子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存菜户必须要适应新变化、主动寻找销售渠道和市场切入点才能生存下去。”二哥最后总结说。

变化还表现在其他一些方面,比如在做大传统菜类的同时,菜农们也在不断开拓新的种植品种,增加新的收入来源。市场在不断发展变化,家乡人也在与时俱进,不断改变自己的对策。

上一篇:瓶底与挂杯度能辨别葡萄酒优劣?不靠谱
下一篇:春节外卖难背后的平台大战 高价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