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食品新闻| 美食推荐| 热点新闻| 深度观点| 食品辟谣| 农业消息| 金融财经| 健康养身| 企业品牌| 地方食品| 保健食品| 综合新闻 | 国际新闻
> 新闻 > 深度观点 > 正文

自制浸泡酒盛行:人人是黄药师?

2018-12-27 14:58:58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日前有媒体报道,广东省梅州市中医院急诊科突然送来一位患者:男、65岁、已陷入半昏迷状态。“不仅呕吐,还腹泻,整个人抽搐……”据其家人讲述,当天下午老人喝了几口药酒之后就出现了这一系列状况。老人清醒后回忆,因为常年风湿骨痛,听说一名赤脚医生技术不错,便找他配了一些药材制泡药酒,药酒是外用的,一段时间后觉得疗效有点慢,就想着喝一口试试,不料差点赔上性命。

广东民间流传着“喝口药酒,强身健体”的说法,殊不知,自制浸泡酒带来的健康隐患可不小。广东省食药监局曾多次提醒市民自行泡制酒要科学谨慎,不饮用不明中药材泡制的酒,谨防食物中毒。食品经营单位也严禁非法泡制及销售药酒。但在一些地区,自制浸泡酒依然盛行。

微信图片_20181226135440

自制浸泡酒盛行

在广东河源、梅州、韶关等地,自制浸泡酒的现象仍然普遍。在河源新城一条不足800米的街道上,散布着十几家酒铺,一坛坛浸泡着各种动植物的酒摆放在店内,看上去蔚为壮观。

据了解,由于自制浸泡酒的利润高,不少餐饮店加入到销售的行列。自制浸泡酒的成本极低,通常在小作坊里以3元/斤、8元/斤批发出去,餐饮店等销售点进价不超过20元,卖给消费者的价格一般在40元左右。“虽然很多卖自制浸泡酒的人都说自己的酒泡了2—3年,但实际上很可能是在泡了2—3年的底酒中不断掺入新酒,有些不良商家为了让酒看起来颜色深,甚至会添加色素。”河源一名从事酒行业的人士爆料说。

自制浸泡酒同样在韶关盛行,翁源的地窖酒颇为出名。走进其中一家地窖酒酒铺,后面就是埋藏地窖酒的田地,15亩地上散养着鸡、鸭。该酒铺工作人员强调自己泡的酒没有卫生问题,而至于为什么要在埋酒的地方养殖禽类,其解释为地里蛇多,鸡鸭可以驱蛇。据翁源当地的一名酒业经销商介绍,由于自泡酒度数较低,地窖酒消费量很大,所以在部分终端销售点出现“宁愿卖地窖酒,不愿意卖洋酒”的现象,在利益驱使下,近年来地窖酒十分盛行,产量越来越大。

无批号出售药酒涉嫌违法

在梅州,自制浸泡酒在生产、销售上已经形成产业链。由于监管部门严查,持有食品小作坊登记证的酒铺不在少数,但持有该证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泡制和售卖药酒。

“自制浸泡酒严格来说是无证生产,不能流通,不能销售。”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会长彭洪建议,政府职能部门可对公开销售的浸泡酒进行全面检测,进行风险评估和封存,然后研究解决办法。同时,发挥行业协会会员自律作用,会员企业带头不制不售浸泡酒,并实行奖励制度发动群众举报。

“食品小作坊登记证只是说明这是普通食品级的小作坊。强调功能性的药酒一般有两种批号,一种是保健酒,归为保健食品,另一种属于非处方药(OTC),这就是‘药’了。”广东省健康产业研究院院长张咏解释,保健酒一定要经过国家相关部门评审,发放国食健字号(国家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才能称为保健食品,才可以宣传保健功能,申请这一批号都要临床试验的,而OTC的申请门槛就更高了,是按药品要求审批。“小作坊生产的自泡酒,既没有保健品批号,也没有非处方药批号,就属于普通食品。在普通食品添加中药材,按照食安法,属于违法行为。”

专家建议清底摸查分类管理

今年6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强调,要开展包括自制浸泡酒在内的食品药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发出消费警示,提醒广大群众自行泡制酒要科学谨慎,不饮用不明中药材泡制的酒,谨防食物中毒。同时,食品经营单位严禁非法泡制及销售药酒。

实际上,广东省食药监局曾多次提醒市民不要饮用不明中药材泡制的酒,食品经营单位严禁非法泡制及销售药酒。但在自制浸泡酒愈加盛行的当下,提醒和建议明显束缚力不足,行业规范也亟待提上议程。张咏建议,第一,政府监管要进行清底摸查,市面出售的自制浸泡酒有没有经过发酵蒸馏、有没有生产许可、有没有流通许可,监管部门都应该心中有数。第二,建议分类管理。也就是要对自制浸泡酒的成分进行检测,如果是传统的民间工艺酿造,可以通过审批后发放生产许可证,但前提是自泡酒里的祖方要经过审批,来判定原材料是药食同源的,还是纯粹的中草药,甚至是否蒸馏提取。如果使用的是纯粹的中药材,或者带有毒性的,比如首乌、灵芝之类的,就一定要定量服用,一定要申报保健品,才能宣传“养生”功效。“自泡酒的监管是非常重要的,时不时就因为自泡酒出现有损百姓健康的事情,如果现在不重视往后会愈演愈烈,到时候发展成一个‘怪兽’就很难监管了,自泡酒行业需要回归理性。”张咏说。

由于药酒中大都含有天然野生的中药材,有药物属性,考虑到药材使用规范和药酒对人体吸收的安全性,广东省中医院邹旭教授建议,应当对药酒进行安全评价试验,对其基本要素进行测定。这项工作一些主流品牌的药酒企业均已按要求进行,但还有一部分企业未引起足够重视,提供的基础数据很少,更没有进行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和动物毒性试验。

理性服用避免药酒成“毒酒”

自制浸泡酒流行,其中一个原因是“养生”之风兴起,不少出售自制浸泡酒的商家都以强身健体、有治病的功效为卖点。比如“十全大补酒”,商家号称用10种药材配置而成,功效包括“温补气色,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以及四肢不温”,当问及10种药材是哪些时,商家却都答不上来,只说“是老中医配的方子”。这样的自制浸泡酒对于人体健康来说就像潜伏的炸弹。

为什么民间有些自制浸泡酒会引起中毒?邹旭介绍,首先是选择了有毒的药材来泡制药酒。乌头碱是民间自制药酒中毒事件频发的主要元凶,生草乌、生川乌等中草药中就含有乌头碱成分。民间用生草乌泡酒治疗风湿及疼痛,因为乌头碱易溶于乙醇,因此特别容易中毒。误服外用的草乌药酒,只需要一小口(10毫升)就能使人中毒甚至死亡。其他有毒药物还包括马钱子、草乌、川乌、全蝎、蜈蚣等。其次,民众泡药酒使用的药材,没有进行炮制直接拿来泡制,且没有控制好酒与药的比例,也会导致中毒。

邹旭还提醒,不要信偏方。不论是普通市民还是民间自制药酒的小作坊,都应该普及一些基本药酒配制常识,避免盲目滥造,否则会给健康带来风险。中医强调对症下药,泡制药酒应针对不同体质,而非一成不变。此外,民众也应增强科学意识,不能盲目购买服用,目前有些中医院有专门的药酒门诊,民众若有需要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梅州人用来泡酒的材料因个人喜好、身体状况、家庭经济等选择不一样,无非就是补气、补血、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等,甚至有些情况就是贪酒找借口。”梅州市中医院急诊科主任张鹏介绍,常见的药材有北芪、党参、当归、熟地(药材俗称),这一类药材泡酒用于补益气虚;巴戟、杜仲、蛤蚧、鹿茸,这一类药材泡酒用于补肾强身;白花蛇、独活、牛膝,这一类药材泡酒用于治疗风湿骨痛等。

据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主管中药师姚媛介绍,民间有很多药酒,对外宣称内服、外用皆可,但药酒属性归为“药”,不能当普通食品一般想吃就吃。

河源地区,老鼠、蛇、蜜蜂蜂巢、马蜂、黑蚂蚁,甚至蜥蜴等都可能被制作成药酒。“我们这里还有人把老鹰、猫头鹰拿来泡酒,只是很少见。毛都不拔,还是活的,直接拿酒精清洗一下,丢进罐子中泡酒。听老人说,活的泡酒疗效更好。”一名河源当地人说。

“老鼠、猫头鹰甚至蜥蜴是否有药用价值,目前并未得到相关的研究证实,而像马蜂这种体内含有多种致命毒素的生物更不赞成泡酒服用。蛇、黑蚂蚁虽有帮助祛风湿、通络止痛的药效,但并非所有的蛇类、黑蚂蚁都可入药酒,毒性较大的品种也不建议泡药酒。”姚媛表示,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药食同源原料目录(2017版)》中推荐了乌梢蛇、五步蛇可药食两用,这些才可作为泡酒原料。

上一篇:新需求催生新消费场景 找到核心场景才能引爆冻品市场
下一篇:生鲜业务以新零售为航向 全链能力能带来更大想象空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