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食品新闻| 美食推荐| 热点新闻| 深度观点| 食品辟谣| 农业消息| 金融财经| 健康养身| 企业品牌| 地方食品| 保健食品| 综合新闻 | 国际新闻
> 新闻 > 头条新闻 > 正文

90后小伙放弃加拿大舒适工作 学成归来子承父业种萝卜

2021-11-23 08:28:11        来源:楚天都市报

1991年出生的武汉黄陂小伙陶亮,3年前放弃了加拿大的舒适工作,回乡子承父业,一心一意扑在黄陂的脉地湾萝卜地里。黄陂长轩岭街七房湾村脉地湾十亩地的萝卜被称为萝卜中的贵族,此前由于产量小、养在深闺,并不为人所熟知。如今脉地湾萝卜不仅扩大了种植面积,而且成为长轩岭街的一项特色产业。

“我想要告诉全世界,武汉不止有黄鹤楼、热干面,还有热腾腾的萝卜汤。”极目新闻记者18日来到位于长轩岭街徐冲村的脉地湾萝卜生产基地,见到了正在浇水的陶亮。

萝卜情结在少年心中生根

据黄陂县志记载,脉地湾萝卜水分和糖分足、味香脆,从明朝开始被列为皇室贡品。民间传说明孝宗朱佑樘身体有恙,兴王朱佑杬进献了有“土人参”之称的脉地湾萝卜,皇帝食用后身体大好,所以脉地湾萝卜才成为宫廷贡品。

藏在民间的这一贡品,丰富了陶亮的儿时生活。“我小时候最爱喝的就是奶奶煨的萝卜汤,鲜美的滋味让我至今难忘。”虽然出国留学过,但陶亮始终认为自己是农民的孩子。“我的老家就是黄陂区长轩岭街黄土园村。”陶亮对极目新闻记者说,脉地湾萝卜在他的眼中曾是一种日常的蔬菜,“因为家乡离原产地,时常可以吃到。”

就是这最日常的蔬菜,进城却成了宝贝。陶亮的父亲陶茂文一直从事农业种植生产,陶亮15岁那年跟随父亲参加了武汉市农博会,让他对于脉地湾萝卜有了新的认识。“记得当时我父亲带着一些农产品进入到会场展销,而我们黄陂脉地湾萝卜最紧俏,不少爹爹婆婆特意坐公交车来买。”陶亮回忆当时的场景,老武汉人对于脉地湾萝卜的喜爱超出了他的想象,“会场上脉地湾的萝卜都是按个数来卖,即使价格不便宜,买的人仍络绎不绝。”

从那时起,他的父亲陶茂文也将目光瞄准了脉地湾萝卜,2013年利用脉地湾的萝卜种子进行规模化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

父子为贵族萝卜寻新家

作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黄陂脉地湾萝卜不论外形和口味,都和一般萝卜差别较大。从外形上看,其个头约拳头般大小,长得溜圆,颜色为象牙白。2013年前,这个萝卜中的贵族产量很少,因为七房湾村脉地湾是黄陂中部低矮山区中的一个自然村湾,左靠云雾山和龙王尖,右依院基寺水库,小山岗前后包绕,如同一个被挤扁的小盆地,想要就地扩大生产规模根本不可能。

要想规模化种植,必须找到和脉地湾相似的种植环境。2013年陶亮一边准备着出国事项,一边跟随父亲在黄陂区找地——必须背靠高山、旁有溪水,土质疏松并含有石英砂。“我和父亲跑遍了黄陂有山有水的村落,终于选定徐冲村、绿林村、双河村为种植地,这三处村落在气候、土质和水质都与七房湾村极为相似。”陶亮告诉极目新闻记者,种植地严格筛选保证了脉地湾这个品牌不注水。

有了理想的种植地,如何保证脉地湾萝卜的品种纯正?首先从种子着手,七房湾村的脉地湾萝卜成为了唯一的种源地。“这里的萝卜有着400年历史,此前并没有大规模种植,所以品种杂交的可能也不大。”陶亮介绍。

在2013年底,脉地湾萝卜异地培种成功时,陶亮也收到了来自加拿大康科迪亚大学的录取通知,他背上行囊,前往异国求学。

学成归来子承父业种萝卜

千里之外的陶亮正在努力适应着环境,父亲陶茂文却面临着脉地湾萝卜推广过程中的瓶颈。单纯地扩大种植面积,并没有让走出村湾的萝卜成为香饽饽。

“当年的销售局面和我们的预想截然不同。”陶茂文对极目新闻记者说,萝卜种出来后进驻武商超市,价格最高时可以卖到9元/斤。但后来因为对市场的错误预估,导致了萝卜耗损极大,扩大种植后,当时脉地湾萝卜的栽培技术仅限于当地农民的个人经验,往往是随意地把种子往地里一撒完事,再加上肥、水管理不到位,种出的萝卜大小不一,长相也有美丑。

为此,很大一部分品相不好的萝卜,只能用来喂猪或干脆丢弃。从2013年到2015年期间,陶茂文的脉地湾萝卜销售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种植面积也缩减到300亩。2016年,他找到了“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张雪清教授,帮着对脉地湾萝卜的种子、种植方面进行优化。

“2018年我在国外大学毕业,已经进入到一家公司实。”陶亮说,按照此前的规划,他本会留在国外安家立业,“可从父亲的电话中,我感觉到脉地湾的萝卜产业发展并不顺利,再三考虑,我决定放弃国外舒适的生活回来帮家里一把。”

另辟蹊径推出萝卜籽油

在黄陂长轩岭街的徐冲村,萝卜地绿油油,甚是好看。陶亮带着极目新闻记者来到地里,用手将萝卜缨子提起,雪白的萝卜破土而出。“你看,脉地湾萝卜生吃,甜得很。”说着,他徒手剥去萝卜皮,一口咬了下去,丰盈的汁水四溢。田埂旁,一颗颗脉地湾萝卜堆成了小山,经过一番挑选后,品相好的将进入到超市,品相差的也有其他用途。

陶亮2018年回国后,花了半年时间摸清了脉地湾萝卜在市场竞争力方面的优劣势。“脉地湾萝卜不耐存放,但一些劣质萝卜种回地里后,还可以继续生长。”陶亮发现这一特后,决定在此基础上大做文章。

萝卜长老后不宜食用,但萝卜籽却有大用途,此前张雪清教授已成功研发出了萝卜籽油,“我当时就想,按照这个思路,品相不好的脉地湾萝卜籽是否也能榨成油。”陶亮将想法与张雪清教授进行了沟通,两人一拍即合,脉地湾萝卜籽油实验成功。

“我们脉地湾萝卜籽油刚开始推向市场时,由于售价过高,也遭遇了滑铁卢。”陶亮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起初每斤售价超过80元,所以买的人少。为了控制成本降低售价,陶亮将眼光瞄向了调和油,“我们在研发过程中,选取了几十种油类进行实验,终于成功研制出萝卜籽调和油,并被市场认可。”陶亮说,今年中秋节三天假期,他们萝卜籽调和油的销售达到4万斤。

接下来,陶亮还将推出速冻脉地湾萝卜汤等产品,并对于小萝卜做成大产业十分有信心,“等国外疫情好转,我再看能否联系国外销售商,将脉地湾萝卜以冷藏保鲜的方式送出国门,让世界尝尝中国贵族萝卜的味道。”

(极目新闻记者:张吉晴邹斌实生:赛萧鸿 通讯员:邱舒 )

上一篇:北海市市场监管局持续推进食品安全规范化管理 守护老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