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食品新闻| 美食推荐| 热点新闻| 深度观点| 食品辟谣| 农业消息| 金融财经| 健康养身| 企业品牌| 地方食品| 保健食品| 综合新闻 | 国际新闻
> 农业消息 > 正文

食用调和油配方难公开的原因

2018-01-16 15:41:48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长久以来,调和油配方是厂家的秘密,不公开是圈里的“潜规则”

2017年12月26日,中粮正式推出的福临门营养家调和油,将油品配比和营养成分的双公开,引起行业和市场的不小震动。

据了解,营养家含有37%玉米油、35%菜籽油、13%稻米油、10%花生油及5%亚麻籽油五种高端油,为人体提供必需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同时,通过维生素E、植物甾醇、谷维素和角鲨烯等营养元素的最大化保留,满足了上述微量成分对人体健康的有益补充。

“越多的厂商公开配方,就越能规范市场和行业,促进调和油标准的出台。事实上,等到国家卫计委出台植物食用油标准,我们就能在2018年出台调和油行业标准,2019年推出国家标准。”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执行会长、武汉轻工业大学教授何东平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疯炒“橄榄绿”概念

在食用调和油领域,近年来兴起了一股“橄榄绿”的冠名风潮。

“橄榄油被消费者认为是绿色健康的,卖得也很贵,所以一些厂家就添加橄榄油做成橄榄调和油,卖得贵又能有好的销量。”何东平说。

但实际上,调和油中添加的橄榄油并不多,有的干脆不公布配比,只拿橄榄油做一个噱头。

本刊记者调查发现:某品牌3.68L的“橄榄葵花食用调和油”,橄榄油占比仅占2%,售价却达到89元;某品牌5L的“橄榄食用调和油”,标注橄榄油占比8%,单价达到108元;某品牌5L的“橄榄原香调和油”,广告打着“添加10%特级初榨橄榄油”字样,在配料表里却并未标注相应含量。

橄榄调和油的配方不透明,是整个食物调和油行业的缩影。

“长久以来,调和油配方是生产调和油厂家的秘密,不公开是常态。”中国粮油学会首席专家、油脂分会会长王瑞元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2年至今,已出现近10起因调和油原料成分标志引发的案件,涉及多个品牌,厂商多败诉,甚至出现“职业打假人”买30余桶油要求厂家赔偿的案例。

“公布配方和配比,是大势所趋。这不但有利于行业自身规范发展,更重要的是维护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也将促进市场良性发展。”何东平说。

配方公开三步走

在王瑞元看来,调和油配方走向透明化,离不开企业的自主公开:“这是个逐渐公开透明化的过程,从金龙鱼的1:1:1,到中储粮推出的金鼎调和油,再到中粮推出的福临门营养家,厂商公布的信息逐渐更多更全。”

早在2002年,金龙鱼研发推出第二代食用调和油,打出“帮助人体膳食脂肪酸达到1:1:1的标准”口号,普及了调和油的均衡营养概念。

2012年8月,中储粮推出的金鼎食用调和油率先公开了调和油配方配比,并委托中国粮油学会进行全程监制。

“从实际情况看,金鼎公布配方配比,推动了业内更多厂商公开配方,促进了行业良性发展。”王瑞元说。

2017年12月26日,中粮正式推出福临门营养家调和油,公布了配比情况:玉米油占37%,菜籽油占35%,稻米油占13%,花生油占10%,亚麻籽油占5%,并且公布了营养成分,是国内首款配方比例与营养成分双公开的食用油产品。

中粮油脂副总经理兼中粮福临门食品营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庆荣告诉《瞭望东方周刊》,5种油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提供不同的脂肪酸和微量元素。

“这次既公开了成分,又公开了脂肪酸含量,还公开了微量元素等相关信息,实际上是最全面的标示。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做起来是非常困难的。这需要解决许多技术和生产控制的难题。”王庆荣说。

在业内专家看来,福临门营养家调和油的双公开,不但更全面,而且更符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DRIs2013)指导原则。

“以往版本的DRIs提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1:1:1的建议,而最新版的DRIs强调人体需要合理摄入亚麻酸和亚油酸,而食用油中的脂肪酸含量与比例是影响人体健康的关键因素,其中α-亚麻酸和亚油酸两种必需脂肪酸只能依靠外界摄取补充。营养家调和油所含营养成分多样、比例均衡,符合最新DRIs指导原则,解决了脂肪酸组成和产品配方相协调的历史难题。”王瑞元说。他认为,福临门营养家调和油率先实现了新型食用植物调和油的升级换代。

标准为何难出台

事实上,关于调和油的国家标准,一直在探索中。

2004年底,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牵头组织研讨食用调和油标准制定方案,但此后由于各方意见不统一,标准未能出台。

2013年底,国家卫计委颁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植物油》(征求意见稿),提出调和油产品的标签应当注明各种食用植物油的比例,不过该标准也未出台。

据了解,中国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八大食用油产品都有国家标准,并于2004年实施,但是却缺乏专门的调和油国家标准,而这些单一油品的国标,对调和油并无规范。

从2004年就参与调和油标准制定的何东平向本刊记者透露,调和油国标难产的主要原因在于后期检测难。目前,通常只能检测出含量超过2%的油品,并且无法检测出该种油的含量具体为多少。“检测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现阶段的确是存在技术瓶颈的。但并非没有技术方法就不能推出标准。”

实际上,一个可行的标准检测机制是采取留样监督的方式,按照企业提供的配方配比新制检测样本,观察其是否与留样一致。这一方法已经取得了专家们的共识。

目前食用油的标准实际上分为四个等级:国家卫计委制定国家强制标准及国标委制定推荐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以及企业标准。

“既然市场需求这么大,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像中粮那样,担当起社会责任,公开配方配比。标准出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想先推出行业标准,再推出国家标准。”何东平说。

上一篇:意大利华人违规使用农药 被追究刑事责任
下一篇:去年全球粮食价格同比上涨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