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食品新闻| 美食推荐| 热点新闻| 深度观点| 食品辟谣| 农业消息| 金融财经| 健康养身| 企业品牌| 地方食品| 保健食品| 综合新闻 | 国际新闻
> 健康养身 > 正文

再造南海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12个产业转型方案出台

2022-07-18 13:55:48        来源:珠江时报

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企业和技术。对传统产业占比比重大的南海而言,传统产业这碗饭不能丢,必须要靠转型升级,把这碗饭继续端稳端好。坚决转、快速转,方能转出一片新天地。

近日,南海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全面支持各镇(街道)推进以桂城红木等12个产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形成布局优化、生态良好、链条完善、功能协同、竞争力强的传统产业发展新格局,再造南海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与此同时,各镇街也于近期出台12个传统产业的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时间表,细化路线图和任务书。从5月份高规格召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会议,到举办系列座谈会,再到区级支持方案和12个产业转型方案一同出台,南海区向外界释放了坚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心和信心。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南海高质量发展的一道必答题。南海正以对历史负责,对城市未来负责的精神,下定决心,挂图作战,坚决打好传统产业升级这场硬仗。

坚定“三个一批”推动传统产业聚势蝶变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面对大势,唯有顺势而为方能行稳致远。

对南海而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一场没有退路只能打好打赢的硬仗,它不是该不该做的“选择题”,而是必须快做、做好的“必答题”。

在南海经济腾飞过程中,传统产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经过40多年的发展,南海形成了铝型材、五金、家具、机械制造、陶瓷、纺织等一批传统优势产业。2021年,全区13个产值超200亿元的产业集群中,传统产业集群占了10个,优势传统工业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7.8%,为南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

近年来,南海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两高四新”产业体系的旗帜下,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然而,需要认清的是,南海新兴产业尚在培育壮大阶段,在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传统产业仍是南海经济的“基本盘”,我们必须坚持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升级“两条腿”走路,同时做好存量变革和增量崛起两篇大文章。

从这个意义而言,传统优势产业这碗饭绝对不能丢,而是如何端好端稳,如何继续提升的问题。如何才能端好端稳传统产业这碗饭?必须依靠转型升级,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实。

在去年召开的南海第十四次党代会上,南海明确把“抓改革、促转型”作为未来五年工作主线,印发通过《关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

今年5月16日,南海高规格召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会议。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表示,要以对南海历史负责、对南海人民负责、对南海未来负责的态度,坚决打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这场硬仗,坚定“提升一批,规范一批,淘汰一批”的基本路径,集全区之力推动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为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提供坚强支撑。

“转型就是最大的确定性,升级改造是落后业态的唯一出路。”在随后由区长王勇召开的系列座谈会上,分别对七个镇街的11个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案进行讨论部署,政企同心话转型,观大势、谋策略、探路径,有效凝聚了转型共识。

此次《方案》明确,以推动传统产业“聚势蝶变、凤凰涅槃”为主线,按照“淘汰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统筹汇聚各方力量、有效集聚各类要素。

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

挂图作战

实践反复证明,转型越早越主动,与其被动淘汰,不如主动求变。

此次《方案》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12个产业转型升级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

《方案》提出,到2024年,推动桂城红木产业等12个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传统产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

《方案》提出了系列的量化目标。比如,到2024年,桂城红木产业及珠宝玉器产业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九江家具全产业链产值超300亿元;西樵纺织业产值超150亿元;丹灶五金业产值达350亿元;狮山机械装备业规上企业产值、铝型材规上企业产值及口腔器械业产值分别达到900亿元、700亿元和50亿元;大沥有色金属业及传统商贸业累计新增“四上”企业均超过300家。

以空间规划牵引产业集聚发展,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为此,《方案》对空间布局也提出了要求。到2024年,完成对总占地面积约2250亩的传统物流园区的整治提升。推动农用地实现集约发展,建成数个现代农业园区。在红木、家具、纺织、五金、铝型材等传统产业领域建成一批现代化的特色产业园区,推动传统产业企业实现入园集聚发展,传统产业散、乱、小的产业空间布局得到有效改善。

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方案》明确要以科技创新焕发传统产业活力。到2024年,传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得到充分转化应用,建设一批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新增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

《方案》把构建政企联动服务机制作为一大发力点。《方案》提出,由区领导挂钩联系一批传统产业,定期深入挂钩产业开展调研座谈,统筹指导产业转型升级相关工作,协调解决企业存在困难和问题。通过领导挂钩、部门协同、镇(街道)推进的工作机制,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方案》还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的主体作用,发挥“链主”龙头的带动作用。比如建立商协会交流合作机制,支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头雁效应”,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与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深度互联,打造高效协同的高水平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平台产品。

从金融创新用地人才方面组合发力

破解痛点难点

企业转型过程中的所需,就是政府发力的方向。在之前的调研过程中,资金、技术、土地、人才,往往是企业和产业转型过程中遇到的痛点、难点。为此,《方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系列干货措施。

比如,在融资保障方面,支持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出相关金融产品;引导落户在小镇的投资机构投向转型升级产业项目,鼓励金融机构安排专项信贷额度积极满足传统产业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传统产业的支持力度等。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今年5月,南海出台了《佛山市南海区强化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方案》,提出至2025年,各级财政还将安排不少于200亿元的资金,撬动全社会研发投入不少于600亿元,进一步提升南海科技创新能级。南海这一政策的核心是:确立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明确企业发展所需即是科研创新所向。

此次《方案》提出,发挥重点科创平台支撑作用,推动区内24个创新平台常态化开展与传统产业精准对接(技术路演)活动。加强各大创新平台

的跨界合作,推动互补性创新资源的集聚与共享。支持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交易,对企业购买区内创新平台及其全资子公司技术研发服务给予补贴。

对于寸土寸金的南海而言,用地保障是企业最为关注的议题之一。此次《方案》提出,允许企业开发建设可自用、可销售的创新型产业用房,鼓励企业上楼发展。推动产业空间集聚入园,每年为包括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内的优质项目预留一定土地资源。支持带方案出让模式供应产业用地,缩短企业从拿地到建设投产时间,实现“拿地即开工”。

值得关注的是,南海已下定决心把土地交到实业家手中。今年上半年,南海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出让工业用地。截至6月30日,南海区已供应产业用地46宗,供应面积约17.87公顷(含已出让和正在挂牌宗地),是去年全年的2倍。

比学赶帮超

镇街同步出台产业转型升级方案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镇街是主战场,也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在区出台方案的同时,南海七个镇街也同步出台了12个产业转型升级的方案。

比如西樵镇提出,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在河岗片区构建753亩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引入专业产业园区开发商,到2024年底,初步建成纺织产业超级园区。

狮山镇提出,三年内规划出不少于66.67公顷的连片产业用地,创建狮山镇铝型材特色产业园;力争到2024年实现机械装备产业数量质量双倍增,谋划建设数个20~33.33公顷的高端装备产业园区。在镇内整备13.33公顷左右的连片土地,打造全国性口腔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大沥镇提出,大力发展商流型经济,用新兴商贸流通项目倒逼传统专业市场升级改造,力争2023年6月底前完成全镇46个专业市场“超市化”改造。针对有色金属产业,制定废旧资源回收企业负面清单,建设循环经济产业主题园区。

桂城街道提出,打造红木文化街区和红木产业集聚园区;到2024年底,玉器产业不少于50亿元的营业收入纳入统计,建成“产业优、服务佳、配套全、文化浓”的玉器珠宝小镇。

里水镇提出,实现申报3个农业地理标志,提升品牌价值,到2022年底实现集约农用地133.33公顷,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到2024年底,基本完成镇内面积约150公顷的13个物流园区整治提升工作。

丹灶镇提出,到2024年底,建成东西联五金产业园,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通过全方位建设丹灶数字化五金产业集群,推动五金产业逐步向工业4.0时代迈进。

九江镇提出,到2024年底,实现家具全产业链产值超300亿元,初步建成千亩连片、功能分区清晰的产业转型升级核心园区。

目标和任务已经确定,关键在于抓落实。南海已成立由区主要领导挂帅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并将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区政府重点工作检查督办内容,强化检查督导。各镇街纷纷成立产业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挂帅,统筹协调产业转型工作。区镇形成合力,打赢这场硬仗。

转型升级,就是要转变发展理念,打破惯性思维,持续推动技术、产品、业态、模式的创新,从而“转”出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转”出蓬勃发展的新活力。待传统产业凤凰涅槃,活力南海必将迎来新的高光时刻。

关键词: 传统产业 地理标志 五金产业 玉器产业

上一篇:新时代文明实践 “志愿红”点亮“田间绿”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