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食品新闻| 美食推荐| 热点新闻| 深度观点| 食品辟谣| 农业消息| 金融财经| 健康养身| 企业品牌| 地方食品| 保健食品| 综合新闻 | 国际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八种食品安全科普模式 让“谣言止于智者”

2018-01-12 14:25:5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稽查专员李海锋在2017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上发言

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中国经济网协办的2017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京举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稽查专员李海锋表示,食药监总局在治理谣言的过程中体会到科普宣传十分重要,并为此开展了信息化科普等八种模式,以全面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科普素养。

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整体稳中向好,但食品安全的各类谣言仍频繁出现。对此,食药监总局在2017年联合社会各方,在加大防范和治理谣言的工作力度的基础上,打出了多部门协同联动、多平台主动发布监管信息、建立辟谣绿色通道、建立辟谣数据库、鼓励企业担负治理谣言的主体责任、服务媒体提高报道的准确性科学性、依法严厉打击的“组合拳”。

在谣言治理实践中,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深深体会到,在从严监管的同时,要大力加强科普宣传力度,让“谣言止于智者”。

“消费者只有食品安全科学素养提高了,才能具备识谣、辨谣的能力。科学知识跑在谣言的前面,谣言也就无所遁形。”李海锋说。

因此,2017年食药监总局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内容、不同媒介、不同时期,积极探索实践,创新开展了信息化科普、活动式科普等八种方式的的科普宣传。

据李海锋介绍,为打造信息化科普形式,食药监总局通过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科普资源库,搭建新媒体科普传播矩阵,应用短视频、H5、数图等技术手段创新科普内容形式,着力构建“互联网+科普”新格局。

活动式科普则以举办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指导地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组织举办食品安全科普展为主。2017年,中央层面共开展17场重要活动,全国共有6300多万食品从业者、媒体工作者、青少年学生接受了法治、诚信、科普教育。

“针对食品保健食品欺诈与虚假宣传,在专项整治工作中开展执法人员现场揭露式科普。”李海锋说,各级监管部门在日常检查、抽样检验、执法办案等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也会同步开展科普宣传,并及时发布风险解析及消费提示等科普信息,切实推行监管式科普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热点与突发舆情事件对食品安全影响最为广泛。李海锋指出,监管部门对此类事件采取引导式科普的方法,在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社会舆论中,着力加强科普工作科学性与时效性,有效疏导公众情绪。

根据公众食品安全的信息需求,食药监总局还大力推行精准科普,做到内容精准、传播精准、人群精准。据记者了解,累计制作播发了38期科普问答。针对公众食品消费误区,直接指导其科学理性消费。

除此之外,李海锋表示,食品安全问题的时令性特点,使安全监管在不同时期和阶段也有不同的工作重点。食药监总局开展了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等食源性疾病专项科普;为扎实推进食品安全科普的常态化,食药监总局在全系统大力推进食品药品科普基地建设。如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省科技厅将创建国内首家“食品药品科普体验馆”,推进基地化科普;为引导新闻媒体及记者科学、理性、客观报道食品安全新闻,委托专业机构专门组织编写了《食药安全新闻报道服务手册》,建立“食品药品传播青年学者联盟”;经常性举办“媒体训练营”等活动,培训食品安全报道的实用知识和技能。

上一篇:意大利卫生部召回安全隐患食品 涉儿童专用
下一篇:法企召回问题奶粉 其中影响80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