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食品新闻| 美食推荐| 热点新闻| 深度观点| 食品辟谣| 农业消息| 金融财经| 健康养身| 企业品牌| 地方食品| 保健食品| 综合新闻 | 国际新闻
> 快讯 > 资讯 > 正文

读者反馈FANKUI本报报道引起反响,读者提供线索——安杖子古城发现“石城”封泥

2023-06-02 09:02:13        来源:辽宁日报

安杖子古城遗址出土的部分西汉封泥,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古城遗址后期出土的“石城丞印”封泥,现藏于凌源市博物馆。


【资料图】

本报记者朱忠鹤 文并摄

编者按

5月12日,本报以《凌源安杖子古城曾是辽西走廊要塞》为题,报道了在朝阳凌源市安杖子村附近有一处持续了千年的古城遗址。这座扼守交通要道的古城,从西周早期一直延续到西汉中后期,在战国时期经历了地震后,最终于西汉时期毁于战火,但古城的名字一直存在争议。(详见本报5月12日12版)

报道刊发后,引发读者关注。读者们纷纷表示,《辽宁日报》能够针对安杖子古城展开如此扎实、详细的报道,这在媒体界尚属首次。同时,学者对这处古城遗址在西汉时期到底属于哪座城址争议不断,而《辽宁日报》能较为全面地呈现这些不同观点,引起学界及地域历史爱好者持续关注。在赞扬本报的同时,读者为本报提供了新的线索,本稿就是本报记者按读者提供的线索采写的接续报道。

前日,有读者范先生打来电话,为本报提供一条重要线索——在考古人员对安杖子古城发掘十年后,这里发现了带有“石城”字样的封泥。这样,安杖子古城在西汉时期的名称范围进一步缩小了。

安杖子古城不是“石城县”

对凌源安杖子古城到底是西汉时期哪座城池,目前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认为它是西汉时期右北平郡的政治中心,即平刚县(亦写作平冈县);第二种认为它是西汉时期的石城县;第三种认为它是西汉时期的字县。不论古城是哪个县,它都属于西汉时期的右北平郡管辖范围。

学者们做出上述推断,主要依据地理交通位置、河流、山川走向,以及1979年我省考古工作者在遗址现场发掘出土的19件带有地名的封泥。因为当时没有发现“石城县”“字县”字样的封泥,所以,在安杖子古城考古发掘报告中,考古人员推断安杖子古城有可能是“石城县”。

这位读者提供的线索说,带有“石城”字样的封泥已被发现。

记者随后联系到凌源市博物馆。博物馆工作人员证实,这枚封泥的确已经被博物馆妥善保管,并给记者传来了图片。记者看到,封泥为扁体状,印面呈不规则圆形,上面有“石城丞印”4个字。工作人员介绍,这块封泥是1989年在安杖子古城遗址发现的。也就是说,发现它时已经距离考古发掘过去了10年。这块封泥到底是发掘时出土,还是在遗址现场捡拾,目前没有资料可查。

年过八旬的辽宁省博物馆原馆长王绵厚对东北地理历史有着深入研究。他表示,在一般情况下,作为文书、货物封口用具,封泥是随着信件由外城传入本城的。也就是说,封泥上城的名字不会是本城的名字。正因为如此,研究人员不断地缩小这座城的名字范围。这枚“石城丞印”在安杖子古城遗址被发现,基本可以确定这里不是西汉时期的石城县。

不过,王绵厚承认,也不排除本城封泥在没有使用前遗失的可能。“只不过,这种概率极低。”王绵厚对记者说。

名称再次指向“平刚县”

随着“石城丞印”封泥的发现,凌源安杖子古城到底是西汉时期哪座城址,其名字筛选的范围缩小至平刚县、字县。

平刚县是右北平郡郡治所在地,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对于平刚县的位置,我省已故考古学家李文信认为,它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甸子乡黑城村。李文信给出的理由是,作为郡治所在地,平刚城应该在大军出塞的要道上,这一点,黑城村是符合的。另外,根据文献记载,曹操北征乌桓时走的是平刚道,根据方位、距离等因素考虑,更加确定了黑城村。北魏郦道元在对卢龙塞道与凡城、平刚两城距离的记载,也为确定平刚县的位置提供了重要佐证。因为黑城村的城址规模较大,只有作为右北平郡的郡治所在地才符合实际。黑城村出土的遗物也证明了这里是右北平郡的郡治。

不过,不论是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名誉院长郭大顺,还是辽宁省博物馆原馆长王绵厚,他们一致认为凌源安杖子古城可能是平刚县城,只不过,它是从宁城黑城村迁移过来的。郭大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安杖子古城在考古发掘时集中出土了19枚封泥,再加上后期发现的“石城丞印”这一枚,一共是20枚,证明这处古城址并非一般的县治所在地,只有郡治才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除了这一原因外,王绵厚表示,在历史文献中,曹操征讨乌桓时有“历平刚”的字样,也就是说,当年曹操是路过平刚县的。根据线路地图,曹操经过安杖子古城要较宁城黑城村更符合逻辑。

责编:王永审核:徐晓敬

关键词:

上一篇:沈阳故宫少儿博物学院成立|当前资讯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