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食品新闻| 美食推荐| 热点新闻| 深度观点| 食品辟谣| 农业消息| 金融财经| 健康养身| 企业品牌| 地方食品| 保健食品| 综合新闻 | 国际新闻
> 美食资讯 > 正文

世界报道:咖啡:跨一脚≠赢“麻了”

2022-11-27 15:32:33        来源:FoodTalks

原创,作者:雷嚯嚯,编辑:雲成章,转载请联系出处。

当下有个现象:很多品牌,都在拥抱咖啡。

11月11日,保健品“脑白金”的“脑白金+Café”咖啡馆落地上海。一个“有安神作用”的保健品,联手有兴奋作用的咖啡,引发业界热议。


(相关资料图)

在此之前,咖啡赛道已经来了很多“不速之客”:

——以做鞋著称的老字号内联升,推出“大内·宫保咖啡”;

——中国邮政推出“邮局咖啡”;

——中国石化推出加油站咖啡品牌“易捷咖啡”;

——中国石油推出“好客咖啡”品牌;

——运动品牌李宁和特步分别申请注册了“宁咖啡”和“特咖啡”

——“北京同仁堂”已经开了十余家咖啡店,推出了多款有养生韵味的咖啡。“今天我请你喝枸杞拿铁”“明天你请我喝罗汉果美式”已经不是玩笑话。

这么多业界巨无霸纷纷下场,很难说是一种巧合。

一、醉翁之意只在“人”?

“没有咖啡我就不能工作,至少不能按照这种方式工作。”著名作家茨威格曾这样描述咖啡对自己的重要性。这句话放在年轻人身上,也不为过。

邮局咖啡门店

图片来源:公众号@邮局咖啡POST COFFEE

一杯小小的咖啡,蕴含的“青年能量”不容小觑。

根据行业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咖啡消费者以年龄20岁至40岁的都市白领为主。2021年,我国咖啡市场规模约为3817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级别。

保持清醒,是年轻人爱上咖啡的最初原因。一句“深夜的酒不及清晨的咖啡”,道出了咖啡被称为“当代年轻人续命良药”的原因。

在豆瓣上,几十万网友聚在“今天喝咖啡了吗”“手冲咖啡研习社”“咖啡控”等小组里,讨论着有关咖啡的方方面面。

在星巴克的创始人舒尔茨眼里,“咖啡就像音乐一样,有很多种可能。”除了功能性,“一杯咖啡的邀请”,就是一种社交货币。到了休息日,一些年轻人会约上好友,喝咖啡聊天。

对一些爱好者而言,氛围远比口感还重要。翻一翻社交媒体可以发现,和咖啡有关的物品和空间,会被年轻人用来当成拍照的“背景墙”。

无论是复古风,ins风还是工业风的咖啡店,总会吸引一批年轻消费者打卡。给咖啡杯拍个照,配上一段文字,发到社交媒体上,咖啡成了记录美好生活的道具。

咖啡自身的属性,也容易成为投资的焦点。北京朝阳区一位咖啡店经营者告诉央视网记者,和其他新茶饮领域的产品相比,咖啡采购成本较低,设备采购也单一,容易标准化后大量售卖,连锁经营,“消费习惯已经养成,不用再去调教。咖啡的味道,接受度还不错,不太讨人嫌。”

年轻人很爱、市场空间很大、经营容易上手,让咖啡成了传统商业巨头的“天选之子”。

二、无跨界,不营销

市场营销学中,有一句名言:“打败你的,不一定是同行。”现在可以再加一句:“可能是横跨过来,你想都没想到的对手。”

跨界营销,指的是通过多品牌间的交叉整合,让原来毫不相干的经营元素彼此渗透,彼此赋能,具有用户引流和价值共享的意义。

怎么跨?往哪儿跨?都是学问。

商业巨头跨界销售咖啡,一方面提前卡位“风口”赛道,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年轻群体的关注,展示自己时尚化的一面,提升门店的用户体验。

逛街逛累了,渴了?那就坐下来尝尝店里的咖啡。引流之外,还分流了其他咖啡商家的利润,增加用户的驻留时间,为销售其它产品增加更多契机。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咖啡并不是这些企业的主营业务,赚钱在其次,跨界卖咖啡可满足、匹配新生代的核心需求和诉求,是企业服务升级的一种体现,这只是一个服务体系,让消费者的黏性更强。”

市场竞争中,创新不仅是创造新产品、新渠道,还包括发现自身独有的核心竞争力,并将其与当下的市场机会有机结合。

比如,这些“跨界玩家”,大部分在各自的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与资源优势。根据公开数据显示,中国邮政坐拥近9000个揽投部、5.4万个营业支局所和42万个信息系统完善的合作站点资源。

李宁在中国的销售点有5872个。在李宁的“宁咖啡”官网上,有这样一段表述:“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消费者们前往LINING门店排队不仅是为了服饰潮鞋,也可以是为了一杯宁咖啡NING COFFEE。”

如果这些线下点位铺展开来,数量远超一些品牌咖啡的店面数量。除了原有的产品,又多了咖啡作为和顾客沟通的介质,还变相分摊了店铺租金成本,可谓是一次自我“二次挖潜”。

咖啡

图片来源:Pixabay

三、跨一脚≠赢得了

但也要看到,一条腿进入新领域,踩一脚容易,扎下来难。

这些“跨界玩家”,吸引了众多注意力,赢得了一时关注度,但要想真正做出叫得响的咖啡品牌,不能一时兴起,制造噱头,用“蛮力”强行横跨。品牌建设,不是靠造几个热点,简单复制就能成功的。

朱丹蓬表示,隔行如隔山,咖啡对于品质、品牌、场景、服务体系和客户黏性都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吸引流量只是开始,流量的转化才是关键。跨界玩家们,应该在建立品牌壁垒上下功夫,把自身特点和咖啡文化结合起来,做出更有特色的产品,争取黏住更具规模化的固定消费人群。

“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曾说:“在注意力稀缺和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品牌需要为消费者创造‘哇时刻’。”

“哇时刻”,应该是惊喜,而不是惊吓。

此前的奶茶赛道,也有过跨界热。成功案例不少,但有的商家,过于看重噱头和话题,盲目嫁接品牌内核,导致“翻车”。

某洗涤品牌,曾跨界联名到奶茶赛道,推出“去油腻”的饮品。一开始大众感到新奇,后来有网友吐槽,“感觉喝出了清洁剂的味儿,恶心反胃。”

不搭边儿的跨界,消费者用脚投票,品牌非但没有提升影响力,反而让消费者失去兴趣。

有人说,“新商业时代,抓住年轻人,就成功了一半”。

此话不假,但一窝蜂的涌入背后,没有更细致的规划和运营,很难走得远。潮水退去,剩下的,只是一地鸡毛。

加入微信群

关注公众号

点击获取更多全球食品资讯

关键词: 中国邮政 社交媒体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