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多措施增强葡萄酒产业市场竞争力

贺兰山下,翠绿的葡萄长廊,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弥漫着馥郁的酒香。作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的核心产区,近年来,银川市发挥产区、资源、环境和人文优势,切实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品牌效应,为产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一个个科研项目的实施,一次次“葡萄酒+”新生态的融合,银川一直鼓足干劲为打造世界一流葡萄酒产区而努力。值得期待的是,假以时日,这里将会成为闻名遐迩的“葡萄酒之都”,举世瞩目。

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不论是葡萄酒酿造,还是葡萄栽培,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尤为重要。近年来,银川市在酿酒葡萄栽培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让贺兰山东麓各项优势得到有效发挥。

9月中旬正值产区“榨季”,上午10点,立兰酒庄已经陆续迎来了4车酿酒葡萄,经过处理后这些葡萄缓缓进入发酵罐中,等待它们的将是漫长的酿造过程。“为了确保葡萄实现低温发酵,今年我们创新运用了二氧化碳干冰浸渍法,干冰融化后不会稀释液体,还能防止发酵过程中温度变高,酿造出更加优质的葡萄酒。”立兰酒庄创始人邵青松说。走入葡萄园,今年立兰酒庄研究的免下架和渗灌技术也为发展赋能。“过去,无论是毒龙干架型还是厂字型,都会损伤葡萄主干,对产量和质量稳定性都会产生一定影响,而酒庄创新的免下架架型打破了这一瓶颈,同时也节省了劳动力。现在产区使用最多的是滴灌技术,每亩需要300立方米水,在此基础上,酒庄研发了使用渗灌技术,每亩可节水150立方米,目前酒庄已在10亩葡萄园完成实验,下一步将在1200亩葡萄园进行推广。” 邵青松告诉记者,这些年,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发展势头良好,银川市在政策、人才、科技、项目等方面都为酒庄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帮助酒庄实现快速发展。

在银川产区,一颗葡萄从成熟到成酒,都有科技基因。信步于贺兰山东麓黄羊滩小产区的夏桐酒庄,不远处,一行行、一列列葡萄藤整齐划一,生机勃勃。如果进一步了解,整个酒庄的科技化和智能化程度也许会让你惊叹。

在这里,每一个支撑桩都用GPS进行了定位,确保行距的整齐,提高机械化作业的精准度,提升葡萄的品质;酒庄内建立了气象数据站,能够精准地对园区微气候环境的降雨量、温湿度等进行实时监控记录;园中安置了温度探头和不同土层深度的温湿度探头,精准控制滴灌量,从而精准掌控埋土和出土的最佳时机;安装电子探头,对病虫害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产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政府的推动和支持,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闫树革告诉记者,银川市牵头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合作成立了“中国葡萄酒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问题。同时,与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阿里云合作共同筹建集生产、供应、销售于一体的,进一步增强了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市场竞争力。

打造“葡萄酒+”新生态

葡萄酒产业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富民产业,既带动了生态建设,也带动了文化旅游、包装物流、电商等相关产业发展,在生态环保、绿色发展、产出效益上有着其它产业无可比拟的优势。今年以来,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融合发展亮点频现。

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一家名叫“志辉源石”的酒庄格外出名。今年以来,前来酒庄观光体验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葡萄丰收后这里更是格外热闹。酒庄自建成开始,一直免费向游客开放,年均接待游客30万人次,今年1~8月酒庄接待参观游客达25万人次,销售收入1100万元。

据志辉源石庄主袁园介绍,春季举行的农业嘉年华“海棠节”活动吸引游客3万余人次,夏季举行的“市民课堂”,吸引更多市民走进葡萄酒的世界品酒、识酒,秋季酒庄还有“红酒马拉松”“相亲大会”“声动宁夏,全民朗读大赛”“星空朗读”……“除了发展传统的葡萄酒产业,我们还营造以景悦人、以酒聚人、以文化人的浓厚氛围。酒庄游的快速发展极大推广了志辉源石酒庄的企业品牌和社会美誉度,每年旅游带动的葡萄酒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50%。”袁园说。

除了发展旅游业,多年来,银川市还支持企业开发衍生品,培育关联企业,提升产业附加值,不少企业从中寻找新机遇,延伸了产业链。“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酒庄都在抓住机遇‘练内功’,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拓展‘葡萄酒+’新生态,帮助企业不断发力,将葡萄酒产业打造成为多产业融合、高综合产值的复合产业。”闫树革说。